一身病和沒有病 誰更容易長壽?答案讓人意外
西醫實證科學的框框不一定正確,身體是否舒適才是判斷健康與否的標準(資料圖片:pixabay)
開篇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一身病和沒有病,誰更容易長壽呢?
先來看看兩個例子:
◆老劉身體好,但是卻不健康
70歲的老劉退休前是公務員,退休十年,他身體各種指標讓人羨慕:
血壓、血糖、血脂均正常,沒有一種慢性病,就連大多數中年人會有的頸動脈斑塊也“放過”了他。
但是,守著這些漂亮的數據,老劉的感受卻不好。他覺得自己退休後,體力是一年不如一年。
近一年,老劉的體重無原因地少了快10斤,睡眠也不好;還老覺得全身沒勁,一點家務活都不想干。
為此,老劉特地做了腫瘤篩查、內分泌代謝等檢查,但沒發現任何問題。要是從化驗和影像學檢查結果來看,老劉完全稱得上“健康”。
老人健康與否不在於醫院檢查的數據(資料圖片:pixabay)
◆老李一身病,卻狀態極佳
老劉的一位夥伴老李也70歲,要從數據看,老李差多了:他患有冠心病,而且還在幾年前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冠心病患者往往血壓都不太好,老李確實天天要吃降壓藥;老李還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常年超標。可要論精神狀態,老李能甩老劉好幾條街:
老李年輕時就愛運動,還特別喜歡養鳥和魚,現在,他還是堅持每天早起去公園遛鳥。雖然老李身上那麼多病,可他倒也不在意,照樣吃好睡好。
老年人健康狀況評估
對老人健康狀況的評估不要單一看疾病,到底老劉和老李誰的身體好呢?
如果從“疾病”角度看,肯定是老劉的身體好,沒毛病;而從“人”本身看,老李更健康,雖然他多個重要臟器都有慢性病變,但他的生活質量更高。
老劉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醫生說,老劉符合衰弱綜合征特點。
衰弱綜合征:沒病,但實際功能受影響,老年醫學科醫生表示,要說病,老年人多少都會有。
隨著年紀增加,有可能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糖代謝、脂代謝異常等等,但對評估老年人是否健康,更要看他們的功能是否受影響。衰弱綜合征的老人就屬於“沒病”,但實際功能已經受到影響。
從生活質量方面老人自己可以感受到是否有衰老的現象(資料圖片:pixabay)
衰弱綜合症表現
目前國際上採用較多是美國的一項標準,包括5個指標:
1.不明原因體重下降,一年下降超過4.5kg(沒有主動節食);
2.疲勞感增加,即使是做掃地這種簡單的家務也會吃力;
3.手握力下降;
4.步速下降,步速每秒鐘不超過0.8m;
5.低體能狀態。
如果老年人看似健康,但符合其中3項,即可判定為衰弱綜合症;如果出現1-2條,則屬於前期。
老人身體有衰老的跡象是正常的,但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資料圖片:pixabay)
老年人活出生活質量才重要
其實大家也不必過分擔憂,老年人軀體功能由盛轉衰是很正常的,而老年醫學的目標是儘可能維持老年人的認知、軀體功能,維持生活質量。
老年學科專家也建議老年人,要讓自己的生物學年齡超過生理學年齡:
“生物學年齡也就是真實年齡已經80歲,但整體狀態、生理學年齡停在70歲,您就跑贏了同齡人!”
來源:全球華人娛樂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