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劇烈頭痛需警惕這一種病 特別是40-60歲的你

2018年01月02日 6:13 簡體 正體   評論»

對於聞“瘤”色變的老百姓來說,一提起腦動脈瘤就覺得是腫瘤,尤其這還是長在腦裡面的瘤。第二人民醫院外科孫曉輝主任表示,雖然兩者都帶有“瘤”字,但是腦動脈瘤是一種良性的腦血管疾病,和腫瘤是兩碼事。然而,其作為大腦里的一顆“不定時炸彈”,隨著體積逐漸增大,破裂的風險也逐漸攀升。一旦破裂,死亡率及致殘率極高。

突發劇烈頭痛要警惕

“腦動脈瘤是腦動脈血管壁的局部異常膨出。形象一點說,腦動脈瘤就像是一條水管上鼓起一個包,鼓包處管壁比其它地方薄,隨著血流地不斷衝擊,隨時可能破裂,是成人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孫曉輝主任介紹,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出血時沒有太多明顯癥狀,但是當突發劇烈頭痛時就需要警惕是其爆血管導致。

不過由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高血壓、休息不好、外傷及血管神經性因素等,所以當頭痛平常時人們第一時間想不到是腦動脈瘤導致,漏診、誤診率相當高。尤其是一些頭痛轉移到肩頸部疼痛的患者,往往誤當成病治療。加上腦動脈瘤高發年齡段是40-60歲,這個年齡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頸椎病或者是骨質增生,尚不知腦內已有一顆“不定時炸彈”存在。“在我的門診中,也遇到不少這樣的患者,腦動脈瘤當作頸椎病來治療,等到患者嘔吐加重並昏迷,緊急送到我院神經外科檢查時,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所致。”

所以,孫曉輝主任提醒:一旦發生劇烈的頭痛,就要想到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可能。“腦動脈瘤破裂出血的頭痛是一種非常尖銳的銳性痛感。據我的一些病人描述,‘這輩子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頭痛’,有部分人群頭痛時還伴有噁心嘔吐、昏迷。除了突發性的頭痛,它還帶有季節性,一般在秋冬季,氣溫變化較大時出現最多。”

再次出血死亡率高達60%-80%

雖然腦動脈瘤不是腫瘤,但是其破裂出血對人的危害性也極大。如若腦動脈瘤首次破裂出血不進行及時干預,三周內極易發生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率也將逐步提升,高達60%-80%。另外,出血後有一些患者即使經過搶救治療,也會遺留終身的腦組織損害癥狀,比如失語、偏盲、偏癱、大小便失禁及等後遺症。所以,必須及早發現、及早進行干預治療。

那麼什麼時機治療最好呢?孫曉輝主任說,這需要看患者的具體癥狀。腦動脈瘤分兩種情況,一種是還沒有破裂出血。對於這種患者,要評估他的破裂風險。

首先是年齡,一般年紀越大越需要警惕;其次是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病;第三還要觀察患者性格和生活習慣。比如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飲酒、吸煙、熬夜、用力排便、舉重物等誘因下,血壓突然增高,容易引發動脈瘤破裂出血。除了患者的個人評估,醫生還要通過醫學影像評估動脈瘤的形態大小、位置、毗鄰穿支血管關係。形態奇怪,加上患有一些基礎病,隨著年齡的增長,破裂的風險逐年提高,這種情況下一般是建議患者儘早手術干預,防止破裂。

另外一種是腦動脈瘤已經破裂出血,這種不需要任何猶豫,儘快通過綠色通道送往有治療經驗的腦血管病中心的三甲醫院治療。如果出血情況在四、五級,醫生就需要評估採取何種方式手術的必要性,還要考慮病人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進行手術。為預防導致更高死亡率的二次破裂,最好是在72小時內超早期手術。

開顱手術VS介入手術如何選?

目前,對於腦動脈瘤的手術治療,目前世界範圍內主要還是開顱手術和微創介入手術兩種。

開顱手術即是動脈瘤夾閉術,醫生首先打開患者的顱骨,接著使用顯微鏡仔細把腦組織分離,找到載瘤血管及動脈瘤再分出動脈瘤頸,隨後用金屬夾把動脈瘤的頸(基底部)夾住。當確認夾好動脈瘤後,把顱骨原來的位置並縫合切口。這個手術方法已有多年的歷史。近20年來,隨著醫學影像和材料科學的發展,經血管入路的介入手術也在慢慢興起壯大。這種手術不需要打開頭顱,藉助影像學設備,運用微創操作技術,從血管路徑將鎳鈦合金彈簧圈絲通過微導管送到動脈瘤內,填塞封堵動脈瘤腔,起到防止動脈瘤被血流衝破而引起。此法減少多元性損傷及愈後併發症,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患者恢復快。

“這兩種手術可以用房子來形容。以往對於房子漏水就是砸門破窗進房,然後補漏;現在不用破門了,直接從下水道鑽進去,把漏水點堵住,房子外表免受破損。”

當然,介入手術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相對開顱手術的明確找到動脈瘤並肉眼可見的夾閉,確實可靠;介入手術則好像隔了一層玻璃在操作,所以過去存在複發率較高問題。但是隨著影像設備和介入手術技術的不斷發展,介入材料越來越精細化,這些問題也在慢慢降低。目前,腦動脈瘤級別較低,沒有大範圍腦內血腫,90%病人醫生都建議首先做介入手術。“文獻報道對比出血分級相同的兩組腦動脈瘤患者,一組採取開顱手術,另一組採取介入手術,結果發現兩者恢復情況相差較大。開顱手術組住院恢復較介入手術組時間長,介入手術最快3-5天就可以下床。”

“介入手術還有一個明顯的優勢,它有‘退路’。如果介入手術不成功,還可以選擇開顱,但是一旦做了開顱手術,就要一條路走到底。”並且近年來,介入耗材整體費用下降,改變了以往做介入手術相當在腦內放了一部“寶馬車”觀念,也為介入手術增加了新優勢。

據孫曉輝主任介紹,在他20多年來所做的腦動脈瘤手術中,從單一開顱手術到今天介入栓塞為主,開顱手術為輔的“兩條腿走路”治療方式,各種複雜的腦動脈瘤治療效果越來越好,許多患者康復出院,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成功率達到95%以上。

專家資料:

孫曉輝,神經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日本醫師會外籍成員,日本國立岡山大學醫學部客座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醫療鑒定委員會專家、廣州市醫學會醫療鑒定組專家。

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6年,在國外醫療科研機構留學5年,有豐富的神經外科臨床、科研等方面工作經驗,為神經外科資深專家。擅長在腦血管病方面,出血性疾病,如、腦動脈瘤、腦、脊髓血管畸形(AVM),煙霧病(Moyamoya);以及缺血性疾病,如急性腦卒中等疾病的顯微手術及血管內介入治療並對其發病機理有深入研究。特別是在破裂的腦動脈瘤微創血管內介入栓塞,巨大、複雜的腦血管畸形Onyx膠介入栓塞,急性腦卒中血管內梗塞支架再通等高技術含量的微創介入技術治療疑難腦血管病等有成熟的技術和豐富的診治經驗,治療成功率達95%以上。另外對神經外科常見的重症顱腦外傷,顱內(包括鞍區、中線部位及三腦室內腫瘤)、髓內腫瘤,功能性疾患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等疾病的診斷及顯微手術等系統治療;此外在腦血管病預防及神經康復治療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認識。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