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時節 這些養生之道你需要知道

2018年01月27日 1:36 簡體 正體   評論»

食宜溫養腎為主

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養腎”是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可適當多吃。

溫性食物有助於體內陽氣升發,可提高的耐寒能力。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頭宜暖胸背足忌寒涼

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臟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出門應戴好帽子,避免濕發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性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

多吃“三種”食物

①桂圓——暖心

寒冷的天氣特別容易傷陽氣,因此期間應養陽,通過節氣養陽暖心,促進血液循環。桂圓是暖心補血的佳品,小寒到大寒期間天氣冷,建議經常在家燉些桂圓粥。

——護肝

大寒與立春相承接,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時節里,大自然陰氣極盛,陽氣沉降到極點並準備生髮。所以,這個階段要兼顧養肝,為開春陽氣生髮、肝氣調達打好基礎。

護肝的食物不少,但推薦紅棗,紅棗雖普通,但富含營養。

③吃點酸——護血管

在大寒節氣中,、腦卒中的發病率均達到全年較高水平。此外,一些血管彈性較差的高血壓患者,在大寒時節一天之內的血壓波動往往會增大,而很多患有老慢支的病人只要稍不留神,也容易在此時節舊疾複發,我們要在日常習慣中多加註意養護血管。

適當吃酸性食物很有益處,尤其大寒前後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睡宜早動宜慢

在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利陽氣的潛藏。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此時的鍛煉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運動盡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大寒多按“兩穴位”

①太溪穴——滋潤補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鐘。大寒天氣乾燥的時候,按揉的時間應該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既可補陰,又可防燥傷陰。按摩太溪穴有滋補腎陰的作用,適用於陰虛體質偏於腎陰虛的人。

②搓後腰養陽氣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3~4寸的凹陷處。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來源:鄭州晚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