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錯發熱衣 反而更冷?

2018年02月04日 18:44 簡體 正體   評論»

作者:黃惠如

氣溫直直落,發熱衣大賣,許多人穿上發熱衣尋求溫暖。不過,你穿對發熱衣了嗎?

發熱衣的原理是利用“吸著熱現象”,也就是透過布料的機能材質鎖住底下不自覺發散的熱氣,以及汗水的水蒸氣,讓人體有發熱的感覺。因為人體就算不,一天內也會散發約800ml的水蒸氣。發熱衣常用的聚丙烯酸脂是比一般化學更細的纖維,能增加表面積,更能吸水氣並放熱。不過每家發熱衣的人造纖維不同,織法、組成、排列都不同,各有特色。

容易冒汗不適合穿發熱衣

不過,穿發熱衣時如果流太多汗,反而會覺得冷。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經驗,趕時間快走,流了一把汗,等抵達目的地,汗水令體溫下降,突然覺得冷。因為“太熱流汗時,發熱量太高,汗水無法排出,皮膚和纖維在短時間內蓄積而潮濕,反而讓發冷,”日本神戶女子大學家政系教授平田耕造接受《日經Gooday》採訪時說。

如果體質容易流汗,改穿棉質衣好嗎?可能更糟。

平田耕造發表在“歐洲應用生理學期刊”的研究,以100%棉質與100%聚丙烯酸脂比較,就吸濕性與舒適性實驗發現,當相對濕度從50%升高到90%時,聚丙烯酸脂纖維沒有太大變化,但棉質衣物表面急速上升。如果人體實際試穿比較,一直到發汗,的表面溫度和和血流量並不因為素材而有變化,但發汗後,棉質衣的衣服表面溫度與血流量都比聚丙烯酸脂高。

“不發汗的話,棉質因為吸濕性高比較舒適;但如果流汗,棉質反而吸濕後產生熱能,增加皮膚的血流,提高皮膚的溫度,反而不舒服,”平田接受採訪說。不過,就算在同樣的室溫、穿同樣素材的衣服,也會因為個人流汗的狀況而異。

棉質,登山後流汗是死亡衣物

在平地,衣物素材的差異只是舒適與否,在高山,可是關鍵。

日本山嶽會科學研究委員會指出,登山時,突遭天寒地凍,存活關鍵就是貼身衣物的素材。山難凍死的人多數穿著棉質衣物,而存活的人多半穿化學纖維的衣物。

登山要穿排汗衣已經是常識,因為登山會流汗也可能淋到雨,雖然棉質吸濕發熱效果佳,但棉質纖維會吸收過多水分。一旦不流汗時,纖維中殘留的水分會繼續蒸發,反而奪走體熱,使體溫快速下降而失溫。

雖然日常生活不像山區環境嚴峻,但穿在身上的衣物還是多少對身體產生影響。例如,容易手腳冰冷的人穿了讓身體變冷的衣服反而更糟。穿了發熱衣如果流汗了,記得要換衣服。如果環境不容許換衣,一開始就要選擇羊毛或其他化學纖維的衣服;或改用洋蔥式穿法來保暖。

運動不要穿發熱衣

不只登山,運動時因為會流汗,所以也不適合穿發熱衣。運動時比較適合穿幫助汗水快乾的材質。所謂的快乾素材是吸收纖維間溝槽的水分。排汗衣成分需含聚脂纖維(polyester),因聚脂纖維不像棉質,纖維里水分不能進入,利用毛細現象,汗水從衣物表面往外排出,汗水在空氣中散發。

穿發熱衣的小提醒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最近測試市售保暖內衣、運動、戶外運動底層衣時,並且提供一些建議如下:

起絨或刷毛布料的內衣比一般布料的保暖性好,適合特別怕冷的人。

蓬鬆的布料可讓更多空氣保存於纖維中,有效阻隔熱量流失。此外,柔軟度高的內衣也比較舒適。

容易出汗的人選擇排汗快乾功能較佳的內衣。

皮膚對衣物材質比較容易出現刺激或過敏反應及患者,宜選擇以純棉或棉纖維為主的內衣。

來源:天下雜誌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