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加劇死亡 戒煙六年得救!NEJM三連發呼籲控煙

2018年09月06日 23:12 簡體 正體   評論»

LancetDiabetes Endocrinol和JAMA都曾發表基於發達國家的薈萃分析,提示抽煙會大大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基於中國人數據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結果;半年前,上發表的研究,更是基於中國50萬人的大數據,進一步坐實了這一結論。在這項涉及50萬中國同胞的研究中,有一群主動的煙民為大家做出了好榜樣——研究發現,戒煙後5年,因為吸煙而升高的病風險就會消失

誒!看來戒煙是件好事兒啊!趕緊趁著沒得糖尿病行動起來!

2018年8月16日,NEJM用2篇原創研究和1篇編輯評論進一步延伸了這一話題——戒煙不但能讓你理直氣壯地和糖尿病說“不約、不約”,即使不幸已經患上了糖尿病,包括戒煙在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是能讓你逃開糖尿病的魔爪,與額外的心血管及死亡風險說再見!

可是,如果你拒不戒煙……吸煙正是糖尿病死亡的最大預測因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同學們,戒煙了解一下?

抽煙真的會死,糖尿病預後最大雷區!

讓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篇原創研究——《2型糖尿者的危險因素、死亡率和心血管結局》,其關注點最後落在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上。在這項研究中,來自瑞典哥德堡大學(G?teborgs universitet)的研究人員探索了2型糖尿病和5種危險因素與及死亡的額外風險的關係,再次強調了戒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基於瑞典國家糖尿病登記系統的27萬多例2型糖尿病患者數據,並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居住地為之匹配了135萬餘名對照,幾乎囊括了全瑞典的糖尿病患者,可謂是傾舉國之力做研究了。除年齡之外,研究特別關注了5個危險因素,包括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升高、白蛋白尿、吸煙和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病率是常人的2~4倍,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甚至死亡。面對如此可怕的事實,控制這些危險因素能不能為他們贏得生的希望呢?

研究中共有近10萬名糖尿病患者具有完整的5項危險因素的數據,平均年齡為60.58±10.89歲。參與者的中位隨訪年限為5.7年,期間共記錄到超過17萬例死亡事件,其中的近4萬例發生在糖尿病患者中,佔比13.9%;餘下的13萬例發生在對照組中,占對照組人數的10.1%。

結果發現,與匹配的對照組相比,沒有危險因素超出控制範圍的糖尿病患者,其死亡風險僅略高於對照組。糖尿病患者沒有達到控制目標的5個心血管危險因素每增加一個,其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危險度就會相應上一個台階;同時年紀越輕,受到這些危險因素的影響就會越大。因此,5項危險因素均未得到很好控制的、年齡小於55歲的人群最為危險,全因死亡風險可達常人的近5倍。

其他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事件的風險趨勢也與之類似。危險因素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其卒險甚至會低於常人。控制好各項危險因素的患者,急性心梗和卒中的風險不會升高,心力衰竭的風險增加也僅限於80歲以下的患者;但如果不注意控制,5項危險因素均超出正常範圍,那麼55歲以下心力衰竭的風險甚至可以高達常人的11倍多。

上述五大危險因素之外,還有一系列危險因素可能與死亡及心血管疾病的預後相關,研究人員也為他們排了排隊。結果發現,全因死亡風險的三大預測因子分別為吸煙、運動和婚姻;對於急性心梗和卒中風險來說,血糖和收縮壓的是最重要的預測指標;而與影響心力衰竭的因素可能更為複雜,預測因子也更為複雜,最主要的因素是房顫和體質指數(BMI)。

隨後研究人員還分別考察了血糖、血壓、血脂這3個老大難問題對於糖尿病患者的影響。結果發現,死亡和卒中風險最低的HbA1c水平比目前指南推薦的更低;同時為了卒中風險,收縮壓水平也應該控制得更好。HbA1c水平低於(7%)時,心力衰竭的風險會略有降低。在一系列的預測因子中,最重要的是HbA1c水平,而吸煙則是死亡最強的預測因子。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哥德堡大學薩爾格倫斯卡學院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Sahlgrenska Academy)的博士研究生Aidin Rawshani指出:“這項研究表明,控制了所有危險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風險極低,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與常人無異,因此患者可以活得很久。這對糖尿病患者絕對是個好消息!不過,這項研究還表明,55歲以下的糖尿病患者中,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的風險最大,如果你是年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風險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6年是個坎,戒煙後死亡風險減半!

同期發表的另一篇原創研究是《戒煙、變化、2型糖尿病和死亡率》,其中探索的主要問題是“戒煙可能帶來的體重增加是否會削弱戒煙對於健康的獲益”,研究重點關注了戒煙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

這項研究的數據來自於3項大型的隊列研究,分別是護士健康研究(the Nurses’ Health Study,NHS)、護士健康研究II(the Nurses’ Health Study,IINHSII)以及健康專業人士隨訪研究(the Health Professionals Follow-up Study,HPFS)。

這3項研究由於均以從事健康保健工作的專業人士作為隨訪對象,依從性那是杠杠的,研究啟動了30多年,隨訪率仍能保持在九成以上;同時這幾項研究人數眾多,在嚴格的入選條件之下仍有十幾萬人的樣本量,研究結果自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結果發現,最近2~6年戒煙的參與者,其2型糖尿病風險與目前吸煙者相比是會有所升高,並在戒煙後5~7年達到最高峰。不過,在跨過這一高峰之後,其風險會逐漸下降。戒煙30年後,其2型糖尿病風險將會恢復到與從未吸過煙的人群一樣。

隨後,研究進一步考察了戒煙之後體重變化與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將戒煙後的體重分為了體重未增加、增加0.1~5.0 kg、增加5.1~10.0 kg和增加超過10.0 kg4組。結果發現,體重對戒煙後2型糖尿病風險的確有影響,戒煙後6年內的體重變化能解釋這一人群中68.4%的2型糖尿病風險升高。

對於戒煙後體重增加5.1~10.0 kg和增加超過10.0 kg的人群,其糖尿病風險會上升36%和59%,但增重在5kg以下的近期戒煙者的風險則沒有明顯增加。同時,體重增加越不明顯,其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就越容易恢復得和從未吸過煙的人群一樣。

雖然戒煙可能帶來體重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2型糖尿病的風險,但戒煙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的好處卻是實實在在的。不論體重變化如何,戒煙者的短期內死亡率都會顯著下降31%~75%。這一效果能夠長期延續6年以上,使戒煙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減半。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心血管死亡風險可能會緩慢上升,但永遠低於目前吸煙者。戒煙對於全因死亡率也有類似的影響——不僅能在短期內降低19%~64%的死亡風險,長期來看全因死亡風險也差不多是目前吸煙者的一半。

這項研究的作者、來自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School ofPublic Health)營養系的副教授Qi Sun指出:“戒煙的最初幾年裡,戒煙者患糖尿病或糖代謝紊亂的風險會有所增加,這讓一些想要戒煙的人望而卻步;但我們的研究則發現,這種風險的增加與體重變化有關。只要戒煙者能夠控制他們的體重,那麼這一風險就能得到規避,長期來看他們的糖尿病風險還有所降低。

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Yang Hu也指出:“戒煙者在戒煙的同時,需要健康飲食並參加體育活動,以減少體重增加帶來的糖尿病風險,儘可能提高戒煙對健康的益處。

要健康生活,趕緊放下手中的煙吧!

本期NEJM的兩項研究分別關注了戒煙等健康生活方式對於預防糖尿病和糖尿病預後的影響。伴隨2篇原創研究,NEJM還發表了一篇來自於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的Steven A. Schroeder的編輯評論,其中指出:“由於肥胖的流行和隨之而來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性也逐漸體現。本期的兩項研究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危險因素提供了證據,但控制並不簡單,這需要健康生活、按時服藥等行為來實現。”

研究的兩大人群中,美國的健康專業人士中的吸煙率不高(<10%),瑞典居民的吸煙率全世界最低(5%)[8]。2016年的一項研究[14]發現,我國的吸煙率在1991~2011年間不再上升。這一變化有望在未來減少許多吸煙相關的死亡,當然也有助於糖尿病預後的改善。不過,截至目前我國男性的吸煙率依然居高不下,仍然有超過一半的男性是煙民(51.6%),吸煙所帶來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負擔仍將持續20~30年——這提示我們推進戒煙、降低吸煙率還有很大的空間[8]。

此外,對健康生活的重視程度也還有待推進。雖然已經反覆強調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危險因素的重要性,但2013年的一項調查[16]仍提示,中國糖尿病患者這些因素的控制情況很不理想,達到血糖(HbA1c<7%)、血壓(<130/80mmHg)、血脂(TC<4.5mmol/L)分別控制的比例為47.7%、28.4%和36.1%;3項指標均達標的患者僅有5.6%——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任重道遠。

來源:醫學界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