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炒菜習慣 可能摧毀全家人的血管

2019年01月09日 16:25 簡體 正體   評論»

炒,是家常菜最常見的烹飪方式之一。熱播劇《知否》里的國公府公子齊衡,為母慶生的方式,就是請酒店的廚子為她專門做了一桌

炒菜時,的溫度較高,加熱後能縮短食物的烹調時間,讓保持脆嫩;經油烹制的食物口味更好,能增進食慾。

但是炒菜時的一個壞習慣,可能毀掉全家心健康。《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幫家裡的掌勺人把好關,並教授如何做出健康又美味的菜肴。

油放太多,菜肴熱量翻倍油,能提供人體必須的亞麻酸、亞油酸等必需酸,並且高效提供熱量。

不少掌勺人為了讓菜更好吃,習慣多放一點油。可是這樣一來,菜肴的熱量可能翻倍!

以國民菜西紅柿炒雞蛋為例:

很多人做番茄炒蛋會放兩次油,第一次是為了把雞蛋炒香、炒蓬鬆,第二次是炒番茄,很容易用掉40克油,成為一道“增肥菜”。

如果將油減少到15克,一道菜就能減少225千卡,大約相當於慢走一小時消耗的熱量。

熱量總超標,身體就毀了最新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每人每天平均攝入食用油41.8克,明顯高於25~30克的推薦量。

食用油攝入過多,危害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直接危害

影響代謝: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發現,連續5天食用油攝入過多,就會改變人體代謝情況。長期如此,更易出現肥胖、等問題。

危害心臟: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研究發現,正餐中含油量過多,飯後兩小時出現心臟不適的風險高出4倍。影響心理:食用油攝入太多對心理健康不利,容易使人變得愈發懶惰,增加抑鬱、焦慮的風險。2、間接危害

身體用不完的能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皮下和臟器之間。人體內適量的脂肪,利於保暖、能為臟器提供保護和支撐。

但是脂肪過多,各種健康問題就會隨之而來。

“三高”和心腦病:肥胖會導致各種疾病風險增高,容易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誘發、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月經紊亂:相比歐美女性,中國女性體內胰島素水平較低,而胰島素水平受肥胖影響,會引發女性月經紊亂、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傷害內臟:向心性肥胖(腰圍粗)者,脂肪可能將內臟包裹,導致脂肪肝、腎衰竭、心衰等,危害更大。沒油水的“低卡”美食這樣做下面這些方法,都能幫你烹飪出少油、低卡路里的美食。

生吃100%保留維生素

蔬菜生吃能夠保留100%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多種活性保健因子。

質地脆嫩、草酸和單寧含量較低的蔬菜,如生菜、苦苣、黃瓜、番茄、紫甘藍等比較適合生吃。

提示:選擇來源可靠的蔬菜,食用前清洗乾淨。

蒸著吃營養保留全面

蒸菜幾乎是保留營養最全面的烹調方法,葷菜、素菜都可以用來蒸。

用蒸菜法做冷盤,可以先把材料蒸熟,然後澆上汁,比如青菜、圓白菜等可以蒸好之後澆上熗蔥花豉油汁。做熱菜,則有連湯蒸、隔水蒸、氣鍋蒸等不同加熱方式,還有醬豉蒸、加粉蒸、糯米蒸、填料蒸等配料調味方法。提示:食材盡量鋪平一些,以便蒸汽接觸。

焯、煮、煲“湯”也很有營養

水煮烹調包括煮、煲、焯燙等,靠水來給食物傳熱,適合所有食物。

質地較嫩的食材,比如葉菜可以用短時焯燙。菜量大時宜分批焯燙,盡量縮短加熱時間,減少營養素的損失。質地較老的食材,比如薯類、肉類等可以長時間燉煮。提示:水煮時,湯中會有大量水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B2和葉酸等,最好連湯喝掉。

炒著吃速度是關鍵

炒菜速度較快,食材中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通常少於燉煮方法。

少放油,以免大幅增加菜品的脂肪含量,同時造成類胡蘿蔔素的損失。炒菜講究快速,因此最好用質地脆嫩容易熟的食材,或將食材切成薄片。提示:控制油溫也很重要,等油快要冒煙還沒有冒煙的時候放菜最好。

“壓”著吃保留抗氧化成分

與常壓烹調相比,高壓鍋烹調不僅簡便快捷,而且因為鍋體密閉,有利於保存食材中抗氧化的活性成分。

高壓烹調適合需要較長時間燉煮的食材,如牛肉、雜糧和豆類,且維生素損失相對常壓略少。

提示:在使用前要仔細檢查鍋蓋的閥座氣孔是否暢通,安全塞是否完好。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