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文化:五臟要健康 五行先平衡!中醫教你酸苦甘咸辛這樣吃

2019年09月13日 3:32 簡體 正體   評論»

開處方的時候,會依照個質,以搭配調理,開的是藥物,而生活中則可以藉由均衡飲食,達到改善體質,維持生理平衡。

依五行將食材分類的道理,在於讓我們知道怎麼挑選均衡的食物,以改善體質,維持生理平衡。現在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易造成代謝不平衡,容易出現水腫、、精神不佳及睡眠障礙,進而影響到代謝速度,所以才更需要五行食材的均衡。

五行相生相剋對應五臟五味

五行為木、火、土、金及水五種不同屬性的概括,在中醫學中各元素的特性可用大自然的現象來形容。木曰曲直代表著升發、生長及舒暢的功能,在人體中對應肝、膽與免疫系統;火曰炎上代表溫熱及向上的特性,在人體中對應心、小腸與血液循環系統;土曰稼穡代表受納、生化的特性,在人體中對應脾、胃與消化系統;金曰從革有著收斂及沉降的特性,在人體中對應肺、大腸與呼吸系統;水曰潤下有滋潤及下行的特性,在人體中對應腎、膀胱與內分泌系統。

五行有相生及相剋的關係,在大自然中形成一個循環。相生關係,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及水生木,五行之間互相滋生與促進,推動事物的發生與成長;相剋關係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及金克木。

相生與相剋關係同時存在,使得各元素可以達成平衡而不致於太過或不及。以此可總括出每個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而依相生相剋原理又與另四種元素連結,分別是生我(母)、我生(子)、克我及我克。以木為例,生我是水,我生是火,克我是金,我克是土。

五行學說可用來解釋大自然間的平衡,而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也可以套用五行來維持人體的平衡。有了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後,就可以了解人體不平衡的問題出現時,該如何來進行調整。

例如:生氣時,木元素旺盛,以木克土的原則可以推斷出,土元素的能量減弱,出現消化不良及食慾不佳的癥狀,在此狀況之下為了要改善消化不良,則需抑制過多的木元素,即取用金克木的概念,食用白蘿蔔或山藥等金屬性食物依食物味道的不同,可簡單對應五行五臟來抑制體內過於亢奮的木(生髮)特性。

酸入肝:酸味入肝,有收澀、止汗及止瀉的作用,由現代臨床研究可知,酸味可幫助消化、保護肝臟及穩定血壓等。

苦入心:苦味入心,可以清熱、瀉火,幫助排除多餘的燥火,適合易出油長痘瘡的人。

甘入脾:甘味入脾,有補養氣血、補充能量的作用,也是與減肥最息息相關的一個元素,吃過量甜食或澱粉等碳水化合物較高的食物,熱量的吸收也會較多。

辛入肺:辛味入肺有理氣及發汗解表的作用,少量可預防

咸入腎:鹹味入腎,可以軟堅散結、補養腎陰,但若太多,容易造成腎臟負擔。

依照五行概念,把自然界分為五種特性,但各種生物千變萬化,一種食材也有可能同時具備兩種以上特性,各有強弱。

來源:傳承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