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普通葯 為何能引起3萬名兒童耳聾?這5種葯別再隨意給孩子吃
在藥品的選用上,不同年齡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用藥劑量與禁忌,兒童葯就區別於成人藥品而誕生了。
但很多家長卻並不是太明白為什麼會有專門的兒童葯,往往天真的認為藥物不分什麼兒童和成人,於是就形成了很多用藥的誤區。
中國式家長的用藥誤區到底有哪些?
第一個誤區:濫用藥物進行疾病的預防
藥物都是「毒」,帶有一定的副作用的,如果孩子生病了,用藥是治病的,但是如果是一個健康的孩子,濫用藥物將會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第二個誤區:讓孩子服用份量減少的成人葯
其次就是給孩子使用成人藥品。很多人認為,藥物只有劑量上的區別,所以給孩子食用的時候,按照比例減少藥量就行了。
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兒童的身體發育未完全,存在著很多與成人不同的不確定因素,盲目服藥,將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危害。
第三個誤區:偏向於進口海淘葯
這不少的家長認為外國葯就是好葯,不得不說,這種崇洋媚外的精神真是經久不衰。藥品的本質是什麼?是治病,只要有效果就是好葯。
而盲目使用外國藥品是很擔風險的,其一就是語言不通,你看不明白藥物說明。其二就是缺乏監管,你不知道藥品質量好壞。
第四個誤區:把保健品當成食品
保健品這玩意兒的存在很微妙,說是藥品也達不到藥品的效果,說是食品還不能多吃。
但一些家長認為保健品不是「葯」字型大小的,就拿保健品給孩子當食品吃,由於保健品中有很多藥物成分,但因效果達不到,所以只能被稱為保健品而不是藥品。
另外,還有家長在購葯的時候選擇的購買渠道不正規、孩子一有病就濫用抗生素、認為藥量越大病好的越快、認為葯的種類越多病好得越快、過於依賴藥物而屬於護理等。
總的來說,盲目的自信和藥品使用知識缺乏,是我國家長的主要用藥誤區。
用藥錯誤導致的悲劇並不稀少
據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目前處於14歲以下的人口有大概2.2億,但是因為用藥錯誤,每年有約三萬兒童致聾,而引起肝腎病變、神經損傷的兒童則不計其數,這個數值還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攀升。
這些葯,還真別亂給孩子服用
當然,很多人認為常用藥物的危害可能會小一點。這種觀點也是不對的,藥物常用,只不過是因為藥物的對應症比較普遍,並不能表示藥物毒性小:1.氨基糖苷類藥物
可能很多人不認識這個名字,慶大黴素,就是其中的一種,這些藥物雖然常用,但是卻是兒童禁用藥。
由於這類藥物會引起內耳淋巴液中藥物濃度過高,損害內耳柯蒂氏器,最終導致具有聽力作用的毛細胞功能受損,就會引發兒童藥物性致聾。
2.萬古黴素
一般這種藥物用在較為嚴重的腦炎或是肺炎上,不普遍使用,是因為它擁有一個很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幾率性耳聾。
3.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較強,吃了之後會造成頭暈、噁心、耳鳴甚至耳聾等情況。若孩子服用過量或亂用,會加重藥物副作用,影響兒童正常器官運轉。
4.順氯氨鉑
典型的兒童禁用藥,這種藥物會破壞DNA的結構和功能,會導致耳聾。
5.安乃近
早就在美國禁用40年的藥物,會引起紫癜、溶血、貧血、休克甚至致死的風險。
藥物濫用背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兒童藥物稀缺
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不得不給兒童使用成人藥物,這個無奈的背後,源於兒童藥物的稀缺性。
由於兒童的藥物試驗是受到人性爭議,藥物不良反應在測試上也很局限;再加上兒童藥物的利潤較少,葯企往往會考慮到利潤為目的,利潤少的藥品,自然不是葯企的青睞對象。
兒童並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就得用兒童專用藥
兒童是不同於成人的,也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很多成人藥物是不適用與於兒童的。
家長們需要極度重視兒童用藥的安全問題,謹慎的為孩子選擇藥物,兒童就應該選擇兒童葯。
很多家長喜歡自作聰明,依照自己的用藥習慣給孩子用藥。
問題是,孩子並不是你的縮小版,兒童就得需要用專屬兒童藥物!
兒童用藥,要在醫生指導下,根據孩子年齡、體重等來定。
為人父母,我們都希望能夠給孩子帶來最好的一切,而關係到性命健康,容不得我們一絲馬虎。
來源: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