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生得癌後比普通人得癌生存率高?可以借鑒?
在大多數人的意識里,癌症就代表著絕望與死亡,當記者從一位專攻腫瘤的院士口裡聽說”腫瘤科醫生患癌多數都治好了”時,很感意外——難道在癌症面前,人與人不平等嗎?
據統計國家癌症中心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隨訪的數據分析顯示:我國全部癌症5年生存率為30.9%,醫生5年生存率達到了50%以上。
為何醫生容易拿到病魔的”存活通行證”?他們是怎麼做的?
故事一
膀胱癌:4年沒複發
肖華冰(筆名),某三甲醫院腫瘤內科醫生
我是一名腫瘤內科醫生,在一家三甲醫院工作,畢業十幾年。沒想到有一天,我自己也突然患了膀胱癌。
平時工作一直很忙,後來念博士,更是沒日沒夜地查資料、做課題、做實驗,感覺渴就喝一瓶礦泉水或一瓶飲料,連吃飯都省了。單位組織體檢,也沒時間去。一次路過體檢中心,看到人少,我一時興起做了個體檢,查出膀胱腫瘤。手術進行得很順利,如今,3年里幾次複查都沒有發現複發,我僥倖逃出腫瘤的”魔爪”。
我的分享
1.身體是本錢,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你避開疾病。
患病之前,工作很忙,養成了喝水少、憋尿的習慣,上夜班還要經常熬夜。水杯放在辦公室里,但基本沒時間去喝,都是到了吃飯時間才覺得口渴。
早上、中午飯前、下班後、回家後,尿色一直深黃,但我沒注意,因為膀胱癌主要誘因是吸煙,我沒有煙酒嗜好,算不上高危人群。
現在,我每天喝2000毫升白開水,不抽煙、不喝酒,盡量不熬夜。該上廁所上廁所,哪怕是跑著去、跑著回。
2.再多專業知識也比不過家人陪伴。
一些人發現癌症後,不相信的初期感覺過去後,就剩下恐懼了。這時家人的陪伴就非常重要。
3.信任是讓醫生重視你的最好方法。
我手術後膀胱出現絞痛,自己診斷是泌尿繫結石發作了,第二天準備和外科醫生討論一下,結果他張口就說,是術後膀胱痙攣,很常見。我沒有再瞎猜,畢竟還是他們見得多,用了對症的葯後,很快就好了。
故事二
乳腺癌:1年就重回崗位
張曉(化名),中國某腫瘤醫院醫生
張曉(化名)曾患乳腺癌,後來重回崗位。從發現腫瘤,到完成治療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全程僅1年左右的時間。
我的分享
1.、乳腺增生,堅持做乳腺自檢。
我的乳腺癌是自檢出來的。由於多年來一直有乳腺增生的問題,所以堅持每兩個月做一次乳腺自檢操。
有一次摸到了一個小腫塊,於是立即做B超、核磁檢查,確認後很快就做了手術。手術很順利,然而結果卻是個壞消息,雖然腫塊極小,但卻是惡性的。
篩查肺癌,每天吸煙20支以上或吸煙超10年,應每1年進行1次螺旋CT檢查。
篩查肝癌,肝炎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每年進行1次B超檢查,必要時進行肝增強CT的檢查。
篩查胃癌,建議每年進行1次胃鏡檢查。
篩查結直腸癌,建議篩查大便隱血試驗+腸鏡。
篩查宮頸癌,只要有性生活就應進行1次宮頸塗片檢查。
篩查乳腺癌,35歲以前每年做B超,35歲後每年做鉬鈀。
篩查前列腺癌,每年請專業醫師進行1次指檢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查。
2、睡醒了還累就是過勞。
年輕掩蓋了好多問題。整宿整宿地值夜班,夜以繼日地忙於搶救病人,累得筋疲力盡,歇一歇就又能拼了。
可是年齡大了,慢慢就發現補不回來了。我三十多歲開始失眠,也睡得特淺,腳步聲一到門口,馬上就醒。
同事警告過”不要透支”,可因為身體還好,也聽不進去。在查出癌症前幾個月,明顯感覺自己體力下降,累,是一種歇不過來的累。就像孫燕院士曾經說過的:睡醒了還累就是過勞。
3、從沒懷疑過醫生的每一個決定。
整個治療過程,與普通的癌症患者沒任何區別,醫生開的葯,也有不少自費葯。整個治療,我自己掏了十來萬元。我從來沒有懷疑過醫生為我作出的每一個決定。
4、用工作忘掉癌症陰影
保持好心情,這是醫生給所有患者最重要的建議。癌症對誰都會有心理陰影,我也不例外。可能得過去五六年,直到當年的那些記憶都模糊、淡化後,我們才能走出來。所以我一定要儘快恢復工作,幫助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同事們也常對我說:”這事翻篇兒啦,不準再去想了。”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腫瘤免疫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