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測體寒第幾級?符合以上這3項 請您務必重視你的身體了(圖集)
測測體寒第幾級?
(一)輕度體寒癥狀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二)中度體寒癥狀
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2、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
3、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乾燥易乾裂。
5、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癥狀。
(三)重度體寒癥狀
1、下半身水腫嚴重。
2、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3、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
4、起床時手腳發麻。
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6、經常感到胃脹氣。
7、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引起體寒的原因
一、熬出內寒
在中醫養生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為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所以這是陰陽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點陽氣發芽的時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
如果此時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二、穿出內寒
短裙、露臍裝、露背裝……夠性感吧,也夠凍人。而且露的這幾個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
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您不受寒才怪呢。
三、吃出內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從冰箱里拿出來就吃,就這樣,長期吃著吃著,內寒就吃出來了。
四、虛生內寒
內臟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內寒就會叢生。加之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你還不注意養生,就會導致耗的遠遠大於養的,就導致內臟功能虛弱,內臟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五、懶生內寒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著,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六、外寒傷身
這個外寒就是指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但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其實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如何改善體寒?
1、艾灸驅寒
艾是純陽的植物,通過艾灸來改善體質是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只要堅持艾灸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艾灸帶來的效果。可以灸療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
2、泡澡驅寒
中醫理論中的「冬病夏治」。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艾灸,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3、喝紅糖薑茶
生薑絕對是個驅寒的好東西,能溫通生髮脾胃之氣。但它有生、干之分,生薑辛散善於清理經絡臟腑中的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紅糖也是一個驅寒補血的好手。紅糖薑茶,可以說是專門針對女性體寒而設計的飲品。
4、進食最好不要過量
因為太多的食物就需要腸胃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血液也會集中在腸胃部位的,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了手腳冰涼了,所以吃飯吃七分飽就好了。
5、適當運動
運動是提昇陽氣的好辦法,運動是主動健康的最好的方式,很多被動調理,都比不上堅持合適的運動更有養生效果。
6、推揉腹部
身體的寒以小腹為中心,只要想辦法保持小腹溫暖,寒氣就無藏身之地了。
腰帶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帶脈的所在,在古代,它被稱為「玉帶環腰」。
帶脈是比較特殊的經絡,屬於奇經八脈。有很多女性別的地方都不胖,唯獨腰上堆積了不少的脂肪,遠遠望去好像腰上別了一個游泳圈。其實這是因為帶脈之氣不足,收束不住其他經絡了。
要多去推揉這條經絡,一直推到熱透為止,以幫助通暢十二經,消除經絡內的寒毒。
安卓翻牆APP、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皮膚科張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