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低可能是哪些疾病?醫生提醒:有1種情況要非常重視
在門診中,經常會有患者滿臉焦慮的來到血液科找到我諮詢,醫生,我白細胞低是得了白血病嗎?人們所知的白血病血常規結果檢查單中,經常可見白細胞數值存在異常,因此不少人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白細胞少,就是白血病,其實這是不對的。
白細胞減少之假性白細胞減少
正常情況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低於4.0×109/L就稱為白細胞減少,但醫生在理解和判斷上卻不會如此簡單。人體的白細胞主要分布在骨髓、血管和組織三個部分,這其實也是白細胞生命的三個階段。骨髓是白細胞生成、分化成熟並儲存的地方,是大本營;組織是白細胞衝鋒陷陣並最後壯烈犧牲的戰場;調動和運輸則在血管中。
血管中白細胞有一半是流動的,一半則附著在血管壁上相對不動,我們化驗出數字的是那流動的一半,這隻占白細胞總數0.3%。由於這流動的部分變數極多,我們化驗出的數字並不總能精確的代表人體白細胞的總數,這好比街上的人流並不代表城市的總人口一樣。街上的人少,可能大家都呆在房裡,這就叫假性白細胞減少。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刺激,比如腎上腺素實驗。就像在街上放煙花舞獅子,街上的人流立刻就會多起來一樣。當然並非都有這樣刺激的必要,我們往往憑經驗就可以判斷,總人口並不少。
白細胞減少,不一定是白血病
今年以來,56歲的朱某感覺特別疲乏無力,生怕自己得了白血病,於是就來到我院血液內科就診。檢查發現白細胞2.0×10(9次方)/L,正常成人總數為(4.0~10.0)x10(9次方)/L,當即被收入血液內科。經過相關檢查,明確了白細胞減少是免疫風濕病所致,排除了惡性血液病。
很多人體檢時發現白細胞偏低,便會擔心自己得了白血病之類「不好」的血液病,但事實上白細胞減少的病因複雜,按發病機制主要分為三大類:白細胞生成減少、破壞或消耗增加以及分布異常。
一、白細胞生成減少
二、白細胞破壞或消耗增加
一些慢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例,往往是由自身免疫性機製造成的。「自身免疫」好比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導致自身受到傷害。見於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抗體直接作用於中性粒細胞,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性粒細胞減少也可以由藥物誘發,幾乎任何一種藥物都有可能引起這一類併發症,但比較罕見。一般在停葯後可逐漸恢復。非免疫性的白細胞減少主要見於感染,感染時白細胞消耗增加。
三、白細胞分布異常
大多數來門診諮詢的人都屬於「特發性良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沒有癥狀,在體檢時偶爾發現,不具危害性,也不需要治療。
值得提醒!當血常規顯示不僅僅只有白細胞減少,紅細胞、血小板也同時減少時,問題可能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①可能是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吃」掉了太多的血細胞;
②也可能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統惡性腫瘤或惡性實體瘤轉移,抑制了正常造血;
③抑或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由於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細胞減少;
④還有造血原料缺乏,導致巨幼細胞貧血等。
總之,針對我們白細胞減少,第一要確定是不是真的減少,其次再確定減少的原因,第三評估嚴重程度。對於存在白細胞減少,在未正常前,應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此外還要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藥物,不吃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最重要的一點是,長期白細胞減少,要儘快確診病因,及時治療!
V2free機場25%引薦返利: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旅行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