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醫學院大推”行走的葯”是它!研究:降43%跌倒機率
提到氣功,在國際上太極拳更容易被非華語系國家的人所理解。以歷史先後順序而言,氣功之後有太極拳,而太極拳雖然有氣功的精神,但已發展出自己一套獨特的拳法與各種傳承。簡單來說,太極拳有剛有柔,可將剛的部份看待為有攻擊與防守性質的武術,而柔的部份可視為養生與健身的運動。
紐約時報健康專欄作家珍博德利說,她建議將太極列入日常運動
中。因為它是一種溫和、放鬆的活動,適合所有年齡層,讓討厭運動的人與坐在輪椅上不方便行動的人,都可以練習。它不像阻力運動(重訓)會有受傷風險,不會對關節與肌肉施加過多的壓力,不用特殊設備與服裝,而且通常在3個月內就能感受到太極拳的好處。哈佛醫學院的健康出版中心:太極是一種溫和的運動,有助於保持力量、彈性與平衡感
,是您下半生的完美運動。
因為它具低衝擊性、動作緩慢,又被稱為「走動的冥想(Meditation in motion)」或「行走的葯(Medication in motion)」。
哈佛醫學院的奧什整合醫學中心(Osher Center)在2015年發表一份報告《太極拳入門》,在507項跟太極拳相關的研究中,西班牙哈恩大學指出,老年人每次一小時以上的太極拳,每周3次,在12周到26周內,能降低43%的跌倒
機率。長者為什麼要防摔倒?因為每11秒就有一位老人跌倒,而跌倒事故中有1/5的骨折、腦震蕩與其它重大傷害,可以說是中老年族群最需要避免的風險。
熟男下半身有
困擾?中醫師吳建東也推練太極拳
專長之一是攝護腺問題的吳建東醫師,除了會勸病人少吃炸物燒烤與辣的食物,他還常叫病患回家蹲馬步。一方面避免下肢退化,一方面也增加盆腔會陰處的氣血循環,更能用這方式來補養腎氣,以減輕攝護腺肥大的癥狀。若按此道理練太極拳,效果更好。
2012年韓國有一個研究,他們找了56位老人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練12周的太極拳,一組甚麼都沒做,最後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評估攝護腺肥大的癥狀,評估生活品質,測量睪固酮、血糖、胰島素等等,最後兩組各有14人完成了試驗,結果如下:1.有練太極的攝護腺肥大癥狀會改善2.有練太極的生活質量會改善3.有練太極的睪固酮會增加4.血糖、胰島素則跟有沒有練無關。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