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燙碗筷,這種廣東習俗到底有沒有必要?看了檢測結果再決定

2021年03月04日 5:22 簡體 正體   評論»

說起南北差異,網友們都津津樂道:北方冬天靠暖氣,南方靠一身正氣;

北方買菜論車買,南方論個兒買,還能幫忙削皮;

北方愛吃麵食和饅頭,南方愛吃米飯和粉條……

不過,這些差異大多都能理解,但北方人來到後卻有一件事摸不著頭腦——為啥出門吃飯,一定要用熱水燙?這是什麼執念?

一、熱水燙碗,南方人的執念!

用熱水燙餐具,這在廣東又被稱之為「lǒng碗」,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習慣,跟嶺南地區潮濕的氣候有很大的關係。

嶺南地區在過去被稱為蠻瘴之地,說的其實就是氣溫高大。以廣東和湖南交界處的南嶺國家森林生態保護區為例,這裡不但降水量大,而且年平均的相對濕度更是達到了84%。從不同的城市來看,即便在冬天,廣東廣州市的相對濕度也可以高達94%,而在北京,相對濕度可能只有60%左右,甚至更低。

而相對濕度大、溫度高,細菌尤其是餐具領域的就更容易滋生。在20~40℃之間,相對濕度超過75%以上,細菌就極易滋生。

正是因為這種客觀的因素,廣東地區的人在外出就餐的情況下,才養成了用燙餐具的習慣。不管這個習慣是否有效,但至少從心理層面起到了一定的安慰作用。

二、開水燙一遍,真的有用嗎?實驗來了

2020年年底,上海消保委對860雙不同材質的進行了專業檢測,材質有竹木、不鏽鋼、合金、密胺等,其中660雙新筷子,200雙舊筷子。

檢測結果顯示,濕筷子的黴菌比干筷子多出25%以上,這也證明了在濕度大的情況下,黴菌更容易滋生

舊筷子、竹筷子和木筷子更容易發霉,使用時長超過半年的筷子也更容易發霉。所以,對大眾來說,筷子保存在相對乾燥的環境中才更安全。

另一方面,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開水沖燙餐具,尤其是筷子,實際上沒有什麼效果

上海消保委相關的實驗顯示,用開水燙一下筷子的做法基本沒用,這是因為沖燙的時間太短,如果真的有細菌等,也很難對它們形成有效的殺滅。一般來說,無論是哪種方式,時間要超過20分鐘以上,餐具上的細菌才能被有效地清除

從筷子的材質上看,木筷子和竹筷子消毒相對不易,不鏽鋼、合金、密胺筷子更容易消毒。而且,酒精對黴菌消毒沒用,微波爐只適用於合金類的筷子,此外,所有材質的筷子只要時間達標,都可以使用高壓鍋、開水、以及臭氧來達到消毒的效果

從細菌的類型來看,幽門螺桿菌用開水消毒,水溫要達到80℃以上,時間10分鐘左右才能徹底消滅;金黃色葡萄球菌在80℃的高溫下,要持續半個小時才能殺滅;沙門氏菌需要70℃以上高溫,15分鐘~30分鐘才可以消滅;大腸桿菌在75℃高溫下,一分鐘即可消滅;芽孢菌比較特殊,高溫、紫外線、乾燥、輻射、化學藥物,都難以將其殺死。

所以啊,出門吃飯時燙碗筷,更多的是心理安慰作用,讓你可以「放心」地吃完一頓飯。

三、外出就餐,如何識別不合格的餐具?

既然燙碗筷沒啥效果,那麼在外就餐時,學會識別不合格的餐具就顯得很關鍵了。

首先,要看餐具的封膜是否乾淨,如果封膜上有過多雜質,如灰層、油漬、不明污點等,可能是廢棄的塑料膜重複使用。同時,還要看看包裝信息是否齊全。

其次,打開封膜之後,要聞一聞餐具是否有刺鼻的氣味。如果餐具沒有清洗乾淨,會有一定的油脂殘留氣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非食用級清潔劑清洗的,也會有一定的刺鼻氣味。

最後,要摸一下餐具是否有潮濕、黏膩、粗澀的情況,如果有,則說明油污沒有清洗乾淨。

如果要想吃得放心,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備餐具,至少在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況下,可以自備筷子。

再者,通常是在衛生達標的餐館就餐,微生物殘留一般是合格的,不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危害。如果實在想沖燙餐具,盡量水溫高一些,持續的時間長一些,雖然沒啥大效果,但至少有一定的心理安慰效果。

更何況,對於廣東地區的人來說,沖燙餐具除了衛生因素之外,已經延伸和演化成為一種文化了,飯前燙一燙碗,聊一聊天,也不失為一種餐前樂趣。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39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