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煮久了會有致癌物?煮雞蛋要多久才合適,實驗告訴你
雞蛋幾乎是人人都愛吃的食物,但是在網上卻有不少「流言蜚語」,最常見的就是致癌的說法。其中的一個說法是,雞蛋煮久了之後,蛋黃上面就會被一層黑膜覆蓋,而這層黑膜就是硫化亞鐵,而硫化亞鐵具有致癌性。
看到這個說法是不是嚇了一跳,怎麼咱們吃了幾十年的雞蛋還有致癌物了?值得肯定是,雞蛋上面的黑膜確實是硫化亞鐵,但是致不致癌,還得另說。
一、蛋黃煮久了,怎麼會長黑膜?
為什麼雞蛋煮久了,蛋黃外會長黑膜呢?這個答案要從蛋黃的成分說起。
眾所周知,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蛋白質在受熱的情況下由於結構受到破壞,很容易變性,從而分解成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這兩種類型的氨基酸中都含有硫元素,在煮雞蛋的過程中,硫元素會產生反應形成硫化氫。蛋黃中又含有大量的鐵元素,而鐵元素特性及其活躍,當其與硫化氫相結合時,就會形成硫化亞鐵,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層黑膜。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黑膜的形成呢?
其實,只要控制一下煮雞蛋的時間就可以了,因為煮的時間越長,黑膜形成得越多。另外,選擇新鮮的雞蛋,也能避免黑膜的形成,放置時間比較長的雞蛋中容易出現蛋白質降解的情況。
既然這層黑膜是硫化亞鐵,含有硫元素,不會真的對人體有害吧?
二、硫化亞鐵無毒
很多人一聽到含有硫,就想到了硫磺、硫酸這類物質,其實真是冤枉「黑膜」了,雖然硫酸亞鐵的名稱中帶有硫,但卻是沒有毒的,而且即使形成了,在雞蛋中的含量也非常少,100g雞蛋中僅含7mg鐵,也不可能全部都轉化為硫酸亞鐵,而人體吸收能力有限,再加上硫化亞鐵不溶於水,很難被人體吸收。
實際上,即使被吸收了也不要緊,硫化亞鐵能產生的硫化氫很少,可以說打個嗝就沒有了。
現在,不用再擔心雞蛋煮久了會產生致癌物了吧?不過,雞蛋煮太久也不是什麼壞處都沒有……
三、雞蛋煮太久並非沒有壞處!
經常吃水煮雞蛋的人就知道,煮雞蛋也是需要技巧的,煮剛剛好的雞蛋和煮太久的雞蛋吃起來口感完全不同,煮太久的雞蛋吃起來甚至能把人「噎死」!而且,煮太久不僅耗時還耗電,那麼,雞蛋到底要煮多久才好呢?人民日報上報道的一個試驗揭示了答案。
1~2分鐘:雞蛋完全沒有煮熟,只有蛋白稍微凝固的狀態。
3~5分鐘:蛋白已經凝固得差不多了,但是蛋黃還沒熟,呈現自由流動的狀態。
6~10分鐘:蛋白完全煮熟,蛋黃也開始凝固的狀態。
11分鐘以上:蛋黃和蛋白都完全熟了,而且開始變硬,吃起來容易噎到。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5~10分鐘以內這個時間段煮出來的雞蛋無論是安全性還是口感,都是比較可觀的。
很多人愛吃溏心蛋,但又擔心不安全,其實,如果能夠保證雞蛋的質量,並且做好保鮮,還是可以「吃蛋自由」的,畢竟有人愛吃茶葉蛋,有人愛吃溏心蛋,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我們需要擔心的不是雞蛋煮熟沒煮熟的問題,而應該注意那些帶毒的雞蛋!
四、這樣的「毒雞蛋」才真正該警惕
在市場上,存在著一些讓人防不勝防的「毒雞蛋」,今年,上海市市監局公布的2021年第16期省級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顯示,在抽檢的400多批次樣品中,有1批雞蛋上了黑名單,原因是氟苯尼考殘留超標。
氟苯尼考是一種動物專用的抗菌藥物,是一種獸葯,長期食用氟苯尼考殘留超標的雞蛋,會對健康產生影響,它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導致抵抗力下降。因此,消費者在購買雞蛋時,也應選擇質量有保障的品類。
買雞蛋、煮雞蛋、吃雞蛋看似簡單,卻藏著不少學問,看完你了解多少呢?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39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