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到底能不能喝水?協和醫院消化科主任給出了答案

2020年11月30日 5:57 簡體 正體   評論»

很多人喜歡邊吃飯邊喝點東西,認為這樣有助於;也有一種說法稱「吃飯時對胃不好」。

你吃飯的時候會喝水嗎?(單選)

每次都喝

偶爾喝

從來不喝

吃飯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喝水?採訪專家告訴你吃飯時能否喝水,以及怎麼喝才健康。

吃飯時喝太多水影響消化

吃飯的時候喝點水潤潤嘴,會讓更容易下咽。有條件的時候,不少人還會喝點湯或其他飲品。

不過,吃飯時喝水真的會影響消化嗎?

北京協和消化科主任李景南給出了科學的解釋。

1、稀釋胃酸

胃酸對於消化功能來說十分重要。吃飯時大量喝水會稀釋胃液,從而影響胃的初級消化功能。

2、影響胃蠕動

胃可以通過蠕動「碾壓」和「研磨」食物,將其變成食糜,從而加速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大量喝水會影響胃蠕動,從而影響消化。

3、減少咀嚼

邊吃飯邊喝水,飯菜會更容易下咽。如果用湯、水來泡飯,會減少咀嚼次數,讓一些沒來得及嚼碎的食物直接進入腸胃,增加腸胃負擔。

吃飯時這樣正確喝水

吃飯時大量喝水確實會影響消化,但並不等於不能喝水,控制好喝水的量即可。

水量

一小杯

進食期間,唾液的潤滑作用能幫助食物咀嚼和吞咽。如果食物比較乾澀造成吞咽困難,適當輔以水、湯或粥,有利於吞咽和消化。

喝水量在一小杯(100~200 mL)以內比較合適,咕嘟咕嘟大口猛喝、一次喝下300~400毫升是醫生不提倡的。

時機

飯前喝更好

飯前半小時喝一杯水,能喝個水飽,幫助我們控制食慾。想減肥可在飯前半小時喝點水。

不過,消化功能較差或經常胃脹的老年人,最好在兩餐之間喝水。

6種情況喝水要限量

除了吃飯的時候,這6種情況下一定要控制量。

!胃腸道疾病

喝水過多,胃酸被過多稀釋,腸道負擔加重,可能會加重、嘔吐、腹脹等不適癥狀。

!

血管如同水管,水多,水管壓力就高。如果一次性大量飲水或喝水過多,血液中水分增多,就會像水管一樣,迫使血壓升高。

!心臟疾病

喝水過多,心臟就不得不加大輸送血液的力度和速度,有可能會引起胸悶等不適癥狀。尤其是心衰患者,每天飲水量一般不能超過1.5升。

!腎臟疾病

腎臟是完成體液代謝的重要器官,它可以過濾出好的成分留在體內,過濾出壞的成分,使其以尿液形式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好的人,要遵醫囑控喝水量。

!肝臟疾病

肝功能受損,代謝能力變弱,會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常造成腹水(腹腔內遊離液體過量積聚),喝水過多會加重水腫、肚脹等癥狀。

!急性膽囊炎

進食和飲水可使膽囊收縮,飲水量太大,會使膽囊收縮頻率增加,加重疼痛癥狀。

以上幾種情況,最好不要一次大量飲水,建議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00毫升左右,一天6~8杯水。

白開水是最好的飲品,安全衛生且不含能量,不會對、超重等慢病造成進一步風險。

V2ray機場: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生命時報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