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提醒:薏米這麼吃,不祛濕反傷身
昨晚和老媽一起去逛超市,看到薏米,老媽說:「天越來越熱了,買點薏米煮水給你喝,去去濕熱」。以前,也總是在電視上看到女明星們分享喝薏米水喝可以去水腫,美白。
薏米,也稱為薏仁,薏仁米,作為粗糧的一種,它好像格外受人青睞。但是吃過薏米的朋友應該都了解,薏米的口感並沒有什麼特殊,和大多粗糧差不多。它之所以能做到家喻戶曉,完全是因為強大的保健功效和營養價值。
但大多數人對於薏米的了解,和小編媽媽一樣,只知道它能祛濕,其實,薏米的功效遠不止此。
一、常吃薏米,4個好處不請自來
薏米在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葯食同源食物,《神農本草經》中將薏米列為上品,並認為「久服,輕身益氣」;《本草綱目》中也說過,它能「健脾益胃,補肺清熱,祛風勝濕」。
現代營養學也發現了薏米和其他穀物的不同之處,相比常見穀物,薏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而蛋白質含量卻很高,幾乎和雞蛋的蛋白質含量接近了。而且它還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鈣、鐵、鋅、鉀等多種礦物質元素。
經常食用薏米,下面這些好處不請自來。
1、祛濕
說到薏米,首先想到祛濕,但是有些人用薏米祛濕,卻越用越「濕」,這是為什麼呢?
薏米有利水祛濕的功效,但是它性寒,濕氣分為濕寒和濕熱,如果本就是寒濕體質,則會越吃越寒,在排濕的同時也會損傷身體;如果是濕熱的體質,就很適合用薏米來祛濕了。
✔哪些癥狀表明,你是濕熱體質呢?
一般來說,如果你經常出現口苦、口乾、舌苔黃且厚,每天感覺睡不醒、乏力睏倦,並且大便不暢,精神煩躁,怕熱等癥狀,多是濕熱。
祛濕最經典搭配:薏米+紅豆
紅豆薏米茶幾乎夏季家家必備的祛濕茶,做法也很簡單,兩種食材直接煮水喝就可以了,可是很多人煮的紅豆薏米茶卻沒有什麼效果,原因是什麼?
➤你可能選錯了材料!祛濕用的紅豆並不是普通的紅豆,而是看著細長的「赤小豆」,赤小豆才有行血補血、健脾去濕、利水消腫的效果,千萬別買錯了。
注意:薏米和赤小豆都不易煮爛,建議在煮之前用熱水泡一泡,煮起來更快,更能保證其功效。
2、防癌
薏米也是一種防癌食品哦,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中含有硒元素,這種元素具有抑制癌細胞繁殖的作用。
另外薏米中的薏苡仁酯也是一種抗癌物質,所以,日常吃些薏米,可以減少腫瘤的發病幾率。
3、降糖降脂
薏米中有一種名叫薏苡醇的物質,它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幫助穩定血糖,薏仁中還含有豐富的多糖,多糖也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薏米中還含有薏苡油,曾有科研人員做過實驗,把薏苡油用在患有高脂血症的實驗鼠身上,實驗數據顯示這種物質可以起到降血脂、抗氧化的作用。
4、防止扁平疣
身上長了扁平疣實在是太難看了,而薏米對於治療扁平疣也有一些效果哦。從中醫角度來看,薏米入葯走肺經,而肺主皮毛,在薏米的作用下,肺部的宣發功能加強,皮膚上的問題自然會得到改善。
另外薏米含有維生素E,這也是對保養皮膚有益的物質。
➤推薦方法:薏米研粉,每天沖服10克,或50克薏米水煎服,一般一個月便可以見效。
此為中藥方劑,每個人的體制不同,建議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使用。
二、不同體質,對於薏米吃法不同
大家在吃薏米的時候,有關注過它的生熟問題嗎?
其實薏米在我們煮粥或煮茶之前,還可以進行一次加工,因為生薏米和熟薏米在藥性上有很大不同。
生薏米:
52歲的張先生,聽人說薏米祛濕,便堅持用薏米泡水喝,喝了一個多月,消化不良、愛拉肚子的毛病好像更嚴重了,後來沒辦法去了醫院,經醫生診斷,張先生屬於寒濕體質,壓根不適合這樣喝薏米水。
生薏米味甘,性寒,它的利水滲濕效果更顯著,但是因為寒性較大,不適合濕寒體質食用,也不適合長期食用,長期食用寒性食物,有損傷脾胃的風險。
熟薏米:
薏米經過文火炒制,會減少它的寒性,增加健脾的功效。
體內濕氣重,和脾臟功能弱有關。脾具有運化體內水汽的作用,當脾臟功能弱時,濕氣自然不能及時排除;濕氣重也會增加脾臟負擔,損傷脾臟功能,所以想要徹底祛濕,健脾一定要同時進行。
炒制方法:
薏米焯水洗乾淨,晾乾;放入乾淨的鍋中開小火翻炒;炒制薏米微黃,並帶有微香時取出,晾涼即可。
熟薏米寒性減弱,更適合長期食用。
最後小編再給大家介紹一種薏米炒法,健脾效果比單炒薏米更好一些。
加強版炒法:麩炒薏米
方法:在鍋中先加入麥麩,量為薏米的十分之一,加熱至冒煙後,倒入薏米翻炒,記住同樣是小火,翻炒至薏米表面微黃鼓起,篩去麥麩即可。
這樣炒出來的薏米,藥性更加平和,健脾功效也比單炒薏米要更強。如果脾虛,經常腹瀉腹脹的體質,麩炒薏米祛濕健脾效果更好。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健康名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