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洗澡嗎?這4種洗澡習慣可能會影響健康,不可忽視
洗澡是生活中常見的小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洗澡方式,但稍不注意就容易在洗澡時出現一些不健康的習慣。比如洗澡時間太長,吃完飯就馬上洗澡,而且洗澡後也沒有做好保濕工作。這些錯誤的洗澡習慣會導致皮膚乾燥、低血糖,嚴重時還會導致虛脫、暈倒。
洗澡時,這些常見的行為可能對健康有害:
1.洗澡時間過長
如果洗澡時間過長,皮膚角質層容易受損會導致皮膚乾燥,而且身體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容易導致疲勞。另外,如果洗澡時間過長,浴室內供氧不足,溫度高,另外熱水浴的刺激會導致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容易導致大腦供血不足,頭暈,胸悶等缺氧癥狀。
2.用力揉搓皮膚
洗澡時要注意不要把皮膚揉搓得太用力。這是因為,在我們的皮膚上,人體皮膚表面會有角質層和角質層膜,其實這是皮膚的保護膜。只有這層細胞是正常的。我們自己的健康會得到保證,才能更好地抵抗細菌,保護身體。
3.飯後馬上洗澡
吃飽了以後,腸胃的運動會加快。體內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這個位置。如果此時洗澡,會導致血液流向體表,影響胃腸蠕動,常引起消化不良,發生腦梗腦或心臟病的幾率也比較高。最好是飯後一小時洗澡。
4.淋浴頭沖臉
淋浴頭有一定的細菌,因為它的使用次數不如水龍頭,細菌最容易在死水中存活,所以用淋浴頭洗臉時,很可能會吸入一些細菌或微生物。最好不要直接用淋浴頭洗臉。可以用水龍頭好好洗臉。而且我們洗澡的溫度相對較高。噴頭會損壞皮膚的角質層,造成皮膚屏障的損傷
正確洗澡三部曲,這樣洗澡更健康
1、洗臉
把洗臉放在第一位,因為當人們進入淋浴房時,熱水會打開,浴室里會充滿蒸汽,這會迫使人體毛孔打開,如果不及時清潔,堆積在臉上的髒東西就會潛入毛孔,造成毛孔堵塞。
2、洗身體
洗臉之後,你可以清潔你的身體。但要注意控制水溫,最好能接近體溫,也就是40度左右℃.一旦水溫過高,全身表皮血管就會擴張,心腦血流量就會相對減少,出現缺氧現象。當水溫過低時,皮膚毛孔就會閉合,污垢的清除也就不到位了。此時,體內熱量無法散發,洗澡後四肢會感到虛弱。
此外,洗澡時間最好在20分鐘以內,並且要保證良好的通氣,因為如果洗澡時間過長,會出現心腦缺氧、缺血
3、洗頭髮
水溫可以先熱後溫。先用清水打濕頭髮,然後塗上洗髮水,再用指尖按摩頭皮,然後沖洗。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健康新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