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別立刻做6件事 這點害嚴重「火燒心」

2021年12月12日 9:34 簡體 正體   評論»

飽餐之後,胃腸需要時間與能量,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道理。事實上,除了吃進去的食材之外,包括進食順序和飯後行為,都會影響消化機能。尤其有困擾的民眾,更要從特別注意。

●食物需要的消化時間不一

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營養專家洪泰雄指出,食物在道被消化吸收的時間不一,較慢消化的像是油脂類,需要2-5個小時;肉類蛋白質如牛肉,要花4小時。其次主食類的白飯需1小時,糙米飯大概1.5-3小時。

相對來說,蔬果的瓜類、葉菜類與一般水分多的水果,消化時間就較短,大約30分鐘到1小時。值得一提的是,澱粉類若與油脂共同搭配,像是奶油玉米,腸胃道需要的消化時間就更久,對腸胃容易造成負擔。

●6項不要飯後「立刻」做的事至少間隔半小時再做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洪惠芳指出,曾收治一名確診為嚴重胃食道逆流的患者,經詳細問診後發現,原來患者經常吃完飯就去睡覺,才會造成胃食道逆流如此嚴重,尤其趴睡更是飯後不宜。

除此之外,包括運動、按摩、洗澡泡湯等行為,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要在飯後立刻做」,至少間隔半小時左右再做為佳,較能維護消化順暢運作。

●避免消化不良日常可以這麼做

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也提醒,保護健康,遠離癌化威脅,日常可以多注意進食前後的小細節,像是:1.避免誘發性食物:如油膩和辣的食物、含和酒。建議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超過1天3次。

2.緩慢而平順地咀嚼食物:有時間應輕鬆地進食,每口食物最好咀嚼20次左右。

3.避免吸入過多的氣體:剋制會導致吞咽過多氣體的活動,來減少多餘氣體和打嗝,例如抽煙、吃太快、嚼口香糖和喝碳酸飲料。

4.保持健康的體重:多餘的體重會施壓於腹部並推擠胃部,也會造成胃酸逆流至食道。

至於飯後至少間隔半小時後,適當輕緩的活動,就能幫助消化。國泰醫院資深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建議,這時候可以適度散步或是原地踏走,搭配手部自然前後擺動,可以刺激腸胃蠕動,維持消化道持續正常運作。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中時新聞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