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睡前的3件小事,可能影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苦於控制血糖的糖友們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之外,肯定也十分關注其他控糖細節。
血糖的升降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最近的研究又發現了3個有關於控制血糖的小細節,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
1、晚飯吃得晚,影響胰島功能
褪黑素是一種在夜間或光線弱的時候被大量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調節睡眠-覺醒周期。
來自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心血管專家研究發現,吃飯時間對褪黑素和胰島素的分泌都有關係。
實驗對比了兩組人群,一組安排在睡前4小時吃晚飯,另一組在睡前1小時吃晚飯。結果顯示,吃晚飯更晚的那一組,褪黑激素血清水平比吃晚飯早的一組高出3.5倍。
晚吃導致胰島素AUC(評估胰島β細胞功能)降低6.7%,葡萄糖AUC升高8.3%。即晚餐時間越晚,胰島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2、早上吃土豆、晚上吃深色蔬菜更好
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學者通過分析4642例糖尿病患者數據發現,如果有糖尿病,早上吃土豆等澱粉類蔬菜,晚上吃西蘭花等深色蔬菜和牛奶,能預防心血管病,也更長壽。
這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以及肝臟和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敏感性有生物節律,在上午處於較高水平,並從白天到晚上逐漸減少。土豆等澱粉類蔬菜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因此,在上午攝入更多碳水化合物後,更符合生物節律,有助於葡萄糖控制
而晚上吃蔬菜是為什麼呢?因為深色蔬菜多是低熱量食物,炎症指數較低,晚上吃可能會減少機體的促炎症細胞因子,從而預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腸道微生物有晝夜節律模式。產生短鏈脂肪酸的細菌的相對丰度通常在夜間最高,因此,晚上攝入更多深色蔬菜與該類細菌的數量節律一致,這會刺激它們產生更多短鏈脂肪酸,從而促進營養代謝過程。
3、睡覺開燈會增加胰島素抵抗
早期就有研究顯示,夜間光照會增加心率、肥胖、睡眠質量下降等風險。而最近(3月14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論文表示:開燈睡覺會損害人的心血管功能並增加胰島素抵抗。
研究人員招募了20名健康人分為兩組,一組在燈光照射下睡眠,一組沒有。然後發現:(1)在睡覺時暴露在更亮的光線下,會使身體進入更高的警戒狀態,心率會加快,這種夜間心臟壓力增加可能會導致一個人的心臟代謝健康長期下降。
(2)參與者在中等光照下睡覺後的第二天早晨胰島素抵抗增加。
研究人員建議,如果一定要開燈睡,讓燈光儘可能昏暗並靠近地板;避免使用白色或藍色夜燈。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來源:問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