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49歲,要及時抓住這三根「救命稻草」
曾仕強教授說過,到了「9」這個數字的年歲,要小心謹慎了。古往今來的很多名人賢士,都倒在了跟「9」有關的年紀當中。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跟「9」有關的年歲,會如此難過呢?比如說49歲或者59歲,為什麼會成為中年人的噩夢呢?
其實是很好理解的。就跟爬樓梯一樣,你在無數的台階中攀爬著,那你不會感覺到有多累。只不過,你一旦看到自己差不多到新的平台了,那你會氣喘吁吁,以往積累的疲憊,都會一下子釋放出來。
49歲到50歲這個過程,之所以艱難,就是因為49歲是40歲以來的終點。而50歲,則是新的起點。要想跨越,那我們就該堅持到最後。一切,本就是不容易的。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這個道理。
越是臨近49歲的時候,我們越會受到各種風險以及危機的影響。如此,我們該怎麼做,方能以不變應萬變,處於不敗之地當中呢?
第一根稻草:多存錢,少疲累,養身心。
身體,就像是一個容器,如果我們注入的水太多,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反而讓「水滿則溢」的不幸成為了現實。
同樣的道理,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身體特別好,能夠承受得了過重的壓力和生活的艱辛。就是這種「硬扛下去」的觀念,害了不少人。
有一位大老闆,已經賺了上千萬了,但他還是覺得不夠,所以選擇到處見客戶,到處跟別人喝酒吃飯。很遺憾的是,他還沒到五十歲,就癱在床上了。
人到中年,本就身體不好,精力衰退,還到處應酬,那他賺再多的錢,也沒有用。
試想,你有上千萬的錢財,但你躺床上了,幸福又從何而來呢?並非是錢多了,人們才幸福。而是錢財足夠了,身體也沒啥大問題,人們才有福。
臨近49歲,就該及時止損了。過於勞累的工作,不要干太多。讓自己沒有休息的事兒,千萬不要干。對於普通人而言,你幹得再多,還不夠給醫藥費。
中年之時最好的做法,莫過於多存錢,少疲累,養身體,如此安好。
第二根稻草:控制慾望,減少貪念,修養德行。
在人性的七宗罪中,就有貪婪和色慾的原罪。這所謂的貪婪和慾望,看似給人無窮無盡的動力,可實際上,害了很多人的一生。
先說說「貪婪」。為什麼人類會感覺到不幸福?就跟不滿足的內心有關。
到了中年,我們發現自己的成就比不過別人,賺的錢也沒有別人多,於是乎我們就抱怨自己,抱怨他人,讓性情變得暴躁起來。
貪婪到了最後,也就兩個結果。要麼擁有了更多的錢財,但貪念會越來越膨脹。要麼無法滿足自己的慾念,從而患上了精神疾病,比如說狂躁症和抑鬱症。
再談談「慾望」。人到中年,該好好控制自己的慾望了。人之身體,終究是有極限的。一旦慾望超過了自己的身體極限,那就等於在透支自己的壽命了。
對於貪婪和慾望,我們該如何控制呢?最好的做法,就是「養德」。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也是在貪念和慾望當中吃了大虧。後來,他選擇平心靜氣,好好修心,清靜寡慾,才保全了自己,得以善終。
德行,很重要。與其未來才重視,不如當下就重視。如此,才算是人之遠見。
第三根稻草:不理閑人,不惹是非,聽從本心。
現代人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缺點,永遠都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永遠都活在了別人的想法當中,根本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
看到別人這麼做,自己也這麼做,絲毫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問他為什麼非要盲從,他會跟你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看到別人合群,自己也合群,絲毫不懂得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你問他為什麼非要合群,他會跟你說,與其成為異類,不如隨大流比較好。
做人隨大流,就跟一葉小舟在大海當中迷失了方向一般,終究無法抵達內心之彼岸。
人到中年,最好的活法,就是要聽從自己的內心。內心追求什麼,我們就去做什麼,不要管別人的想法,也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
所謂「不理閑人,不管閑事」就是這個道理。
很喜歡這麼一句話,世界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的,與其盲目跟隨別人而失去自我,不如為了內心的理想而堅持一生。
生活,並沒有那麼不幸,只是我們跳不出世俗的框架,就覺得不幸罷了。
寫到最後
人到四十九歲,只是一個過渡期,只要「勞逸結合」地生活,就能夠輕鬆越過。
在這個過程當中,願你能好好攢錢,好好思考此生為了什麼而活,不要糊裡糊塗過一生,避免行屍走肉一輩子。
沒有誰的人生是容易的。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活在當下,給未來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就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Wise國際匯款匯率好費用低-可匯到銀聯支付寶微信
來源: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