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家提倡 每天要吃12種食物 每周吃25種以上食物怎樣才能做到?
大家好!我是福爸,執業醫師,專註研究體重管理和疾病營養治療二十餘年。希望我的文章對您有用。
世界上有很多種健康的飲食模式,不少國家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制定了自己的膳食指南。然而不管是哪種健康飲食模式,哪個國家的膳食指南,都無一例外的建議食物多樣化。這是因為人類本來就是雜食性動物,需要多種多樣的營養元素,少了任何一種營養成分都會對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那麼什麼是食物多樣化呢?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要多吃幾種食物。那要吃到幾種食物才算是做到了食物多樣化呢?敲黑板,記住食物多樣化的定義:每天吃12種以上食物,每周吃25種以上食物。
福大夫在社區做營養講座的時候,講到食物多樣化的標準,下面很多人都說做不到,吃不到這麼多種食物,每天吃12種食物很麻煩的。真的很難做到嗎?別急著下結論,接著往下看。
食物多樣化包括:
主食多樣化:除了大家經常吃的白米白面等精製主食,還應該多吃各種全穀物、薯類、雜豆類等多種多樣的主食。
蛋白質類食物多樣化:各種家禽、豬牛羊的瘦肉、動物內臟、魚蝦貝類、蛋類、奶製品、豆製品。
食用油多樣化:多種食用油輪換著吃或者混合著吃。
食物多樣化包括了上面所有的食物,選擇的餘地非常大。但是在社會上,有很多對營養的錯誤認識。比如簡單粗暴的認為吃肉不健康,吃素才健康;比如認為吃碳水化合物不健康,多吃油和肉才健康;又比如中國特色的「葯食同源」的傳統,過於迷信某種食物的養生功效。這些營養誤區反而導致了很多的健康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人純粹是因為懶,不願意自己做飯做菜。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食物多樣化呢?乾巴巴的講理論沒啥意思,大家也沒興趣看。福大夫就把自己家昨天的三餐作為例子吧。
早餐
我的早餐一般比較簡單,但是營養絕對講究。主食是糙米、白米、小米、燕麥煮的粥。可能有人覺得這麼多種糧食煮粥很麻煩,其實一點不麻煩。前一天晚上用電飯鍋預約煮粥功能,早上開鍋吃現成的。還吃了一個茶葉蛋、幾片醬牛肉,喝了一杯自製的無糖酸奶,最後吃了一個獼猴桃。
主食有糙米、白米、小米、燕麥4種;蛋白類有雞蛋、牛肉、酸奶3種;水果1種。總共8種。
午餐
午餐在醫院吃,選擇餘地相對較小。主食是米飯,菜有去皮滷雞腿,萵筍木耳炒肉片、白菜豆腐、白灼西藍花。還有一個小蘋果。
主食白米飯和早餐粥裡面的白米重複,不算。蛋白類有雞、豬肉、豆製品3種,蔬菜有萵筍、木耳、白菜、西藍花4種;水果1種。總共8種。
晚餐
晚餐比較豐富,因為有福媽這個大廚做飯。主食是黎麥飯,菜有炒雙冬(冬菇冬筍)、酸菜魚、洋蔥青椒炒肉絲,番茄蘑菇小豆娃娃菜蛋湯。還吃了一小把堅果。
主食1種,蛋白類刨去重複的豬肉有1種,蔬菜8種,堅果好幾種就算1種吧。總共11種。
昨天一天我吃的食物就有8+8+11=27種。全部都是家常菜,做起來並不困難。現在家家都有冰箱,如果不想天天跑菜場超市,完全可以多採購幾種蔬菜放在冰箱里,每天多吃幾樣。主食就更加方便了,買個七八種,分別用密封罐保存,隨意搭配就行。蛋白類食物中,家裡常備蛋奶,肉類、魚蝦和豆腐盡量吃新鮮的。不介意吃凍肉的可以在冰箱里儲備一些。例如我會一次幾斤牛肉,小包裝凍起來慢慢吃。醬牛肉等熟食肉類可以在冰箱里放兩天沒問題。有些豆製品例如腐竹等比較耐放,可以在家裡備一點。
我並沒有刻意要多吃幾種食物,只是已經形成了習慣,家裡也常備多種食物,吃的時候隨意搭配。也無需仔細考慮營養搭配的問題,只要每餐保證有粗糧雜糧雜豆、足夠的蔬菜水果、配上蛋奶肉魚蝦豆製品當中的兩三種就行了。
來源:福爸聊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