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相繼確診肝癌?醫生告誡:3個錯誤別再犯

2024年10月09日 14:44 簡體 正體   評論»

最近常常在後台看見關於的爭議。有人說,日本之所以能實現全民平均身高的增長,就是因為戰後要求所有小學給學生每天喝一瓶奶。有人說,牛奶不過是西方的營銷,中國人的體質根本不適合喝牛奶,喝了會得

喝牛奶到底是「養生」還是「養病」呢?今天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一、天天一杯牛奶,夫妻倆相繼確診肝癌?

吳先生和老伴在退休後十分注重養生,平常每天都會喝上一杯牛奶,吃的東西也都是健康食品。但身體好像並沒有隨著養生而變好,最近一段時間明顯感覺身體疲勞、睡眠質量下降,吃東西也不太有胃口。

兩人實在擔憂,就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竟被確診為肝癌!吳先生和老伴對此難以接受:自己都這麼注重養生了,怎麼還會患癌?

原來,老兩口平常很節省,經常去超市買臨期的食品,這類食品一般量都很大。一時半會吃不完,過期後他們會選擇加熱後再吃,認為這樣就安全了。殊不知,過期的食物內很可能會有,而加熱無法去除黃曲霉素,黃曲霉素是誘發肝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醫學專家表示,牛奶內有豐富的,很容易滋生細菌、黴菌。喝了腐敗變質的牛奶後,很可能因為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適,老年人本身體質就不如年輕人,出現的後果也會更嚴重。

除了經常喝過期牛奶外,老兩口的飲食攝入也不太均衡,經常一段時間只吃某一種快要過期的食物,新鮮的食物在這段時間裡會變得不新鮮,如此反覆。再加上,他們的家族內均有肝癌的病史。專家表示,肝癌雖然不具有遺傳性,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內有相關病史的人發病率會比普通人要高一些。可見,吳先生夫妻倆確診肝癌的關鍵並不在牛奶,而在他們的飲食習慣和家族病史。

二、牛奶會增加肝癌風險?還能不能喝了?

看到牛奶會致癌的新聞,很多人都會為之害怕,但其實這個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北京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牛津大學曾聯合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中國CKB資料庫內51萬餘名受試者的數據進行了調查。根據的攝入量將受試者分成三組,分別為每周至少1次的經常攝入組、每月攝入組以及從不或很少攝入組。

通過對比發現,經常食用乳製品的受試者罹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每日多攝入50g,風險會分別增加12%、17%。

對於這項研究,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項調查群乳製品與癌症風險間的聯繫,然而這些結果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所以,出於補充蛋白質、等物質的需求,拒絕攝入牛奶是不明智的。

不過,專家也指出,牛奶的確有一些不適合飲用的人,這幾類人建議最好別喝。

1、有消化道急性疾病

對於本身罹患消化性潰瘍、胃潰瘍等消化道急症的人而言。牛奶會促進胃酸分泌,導致病情加重。

2、乳糖不耐受者

乳糖不耐受的人無法及時代謝消化牛奶內的乳糖,飲用後會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癥狀。

3、做了腹部手術

這類人群術後的胃腸道功能尚未恢復,而牛奶蛋白本身屬於大分子蛋白,在消化過程中容易產氣,加重腸脹氣的癥狀。

三、喝牛奶要注意什麼?

牛奶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但在飲用的時候也有一些細節需要注意,這幾個誤區別再犯了。

1、空腹喝牛奶

牛奶需要在小腸內通過乳糖酶進行分解。而國人約有2/3以上的成年人小腸內缺乏乳糖酶,這樣一來會導致乳糖直接進入大腸被大腸桿菌發酵分解產氣,容易引起腹瀉等不適癥狀出現。在喝牛奶的時候最好配合上固體食物,可減少不適癥狀出現的幾率。

2、給牛奶加熱、冷凍

普通人一般建議喝常溫奶即可,如若想喝熱的可以隔水加熱,不建議將牛奶煮沸。牛奶在加熱到70度以上時,內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可能會發生變性,導致營養喪失。而冷凍牛奶也同樣容易導致蛋白質變性、脂肪分層,不利於身體對營養的吸收。

3、不要錯喝「假」牛奶

喝牛奶建議選擇純牛奶,不要選擇所謂的穀物奶、早餐奶、核桃奶等,這些奶製品雖然帶有奶字,但本質上是含乳飲料。其營養價值遠不及純奶,還有大量的添加劑。

4、牛奶不要喝太多

推薦成年人每日飲用的奶量應該在300~500g,注意保持在這個區間即可。過量飲用(>800ml)時容易影響身體對其他礦物質的吸收,反而對健康不利。

5、不要喝現擠牛奶

很多人覺得現擠的牛奶才健康,殊不知這種牛奶沒有經過嚴格的殺菌過程,內里可能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細菌。

牛奶本身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飲品,日常注意不要喝過期牛奶以及注意喝牛奶的方式,則不會給健康帶來額外的風險,對此無需過多擔心。

來源:39健康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