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吃更少動更多沒有用?再不留意3指標,BMI偏瘦也逃不過糖尿病

2024年11月21日 1:18 簡體 正體   評論»

作者: 鄧雯心醫師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35歲以上面臨減重挑戰,特別是纖細的「小基數」女性,雖然BMI正常,外表看似健康,但實則存在阻抗以及功能異常的隱形健康風險!特別是長期忽略胰島素阻抗,會使胰臟更加疲乏,累積5至10年,就可能導致前期,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候選人」。

追求「瘦還要更瘦」小基數女性忽略的健康陷阱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指出,許多人誤以為胰島素阻抗僅限於體型豐滿者,但無論大體重,還是小體重,都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的問題。特別女性年過35歲,卵巢功能開始變化,加上長期壓力、睡眠及飲食的多重影響,很多年輕時採用的減重方式已經漸漸不管用,合併精神體力變差、體態走鐘的困擾。

她們都有一個普遍的行為模式,依賴少吃來維持體重,只要變胖就吃更少、動更多「等到月經紊亂或是身體的若干癥狀出現,才會意識到停滯的體重背後,可能暗示著什麼待處理的健康問題。」

鄧雯心醫師解釋,胰島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荷爾蒙,一旦出現胰島素阻抗,會更容易導致囤積,並增加慢性發炎和糖尿病等風險。

「一發動全身」小基數女性需關注的三大荷爾蒙指標

鄧雯心醫師提醒,小基數女性不要過度追求更低的體重,應以脂肪和肌肉的比例為優先,減少,避免健康危害,並注意下列三種荷爾蒙的影響:胰島素:胰島素阻抗會提高增肌減脂的難度,也與內臟脂肪、脂肪肝相關,小基數女性可以先減少糖和精緻澱粉,增加蛋白質和好油脂,搭配運動改善,但若效果有限,應進一步評估,釐清原因。

:壓力、節食和過量運動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影響新陳代謝。其常見癥狀包括皮膚乾燥、頭髮脆弱易斷、水腫、情緒低落、月經異常等等。

:慢性壓力荷爾蒙過高或睡眠不足會增加飢餓感,也會使人偏好高熱量食物。長期飲食控制或運動無法改善腹部脂肪,也可能是壓力荷爾蒙失衡所致。

體重不是唯一指標體態管理從內在健康開始

鄧雯心醫師強調,飲食、運動、睡眠是改善健康、維持體態的三大基石,但若初期問題較多較複雜,需要多管齊下。

進一步再以日前剛宣布為初日診所代言人的女星任容萱來說,就是經初日診所的荷爾蒙檢測才發現,儘管外表纖細,但體脂率和內臟脂肪偏高,且合併脂肪肝與胰島素阻抗,增加未來糖尿病的風險!「如果她沒有運動習慣,肌肉不足的話,健康可能早就出現問題。」幸好,經治療與4個月的飲食調整等措施,任容萱體脂率下降8%,改善困擾已久的體態問題,較有精神,胰島素阻抗數值也回到安全範圍!

鄧雯心醫師呼籲,小基數女性的健康管理應著眼於脂肪肌肉比例及內在健康,而非單純追求體重下降。隨著荷爾蒙平衡,體態也會自然改變。透過建立良好的飲食與身體關係,並專註自我照顧,才能散發真正的自信與美麗。想了解更多健康管理資訊,歡迎預約諮詢初日診所,開啟屬於自己的蛻變之旅!

原文引自:吃更少動更多沒有用?再不留意3指標,BMI偏瘦也逃不過糖尿病!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