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著糞袋生活的「造口人」:老是擔心漏出來
核心提示:生命高於一切,為了保命腸癌患者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切除肛門,在腹部開造口。但是卻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令人痛心。公眾應該首先要認識這個群體的存在,給予理解,用關愛代替歧視。患者的家屬可以在生活日常上幫助患者,進行術後的康復。
「我不要做造口,我想放棄手術!」聽到醫生的建議,小王態度很堅決。
小王是腸癌,因為腫瘤離肛門太近,醫生建議手術切除,也就是說,手術後,小王需要長時間戴著糞袋生活。
「掛著糞袋的生活,毫無質量可言,這樣我活著也沒什麼意義。」最後,在小王的堅持下,家人也只能同意做保守治療。
在腸癌患者眼裡,「保肛」還是「保命」一直都存有爭議,有人說,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但對很多人而言,生活質量高於一切。具體到你身上,你會怎麼選?
一、「命比肛門重要!」我選擇成為了一個造口人
31歲的鄭媛媛3年前被查出直腸癌,腫瘤的位置離肛門很近,最終為了保命,她選擇切除肛門,成為了一個造口人。原本肛門的位置在手術後被封閉,為了正常的排便需求,醫生只能在鄭媛媛的腹部左下側開一個造口,從此之後她就只能過著糞袋不離身的生活。
因為老家思想比較落後,所以鄭媛媛手術結束後就和丈夫離婚了。一開始她也遭遇了許多窘迫的情況,如造口袋一直掛不上,在外面發生造口袋破裂等,不過在適應了「造口人」的生活後,鄭媛媛變得開朗起來,成為了一位幫助造口人疏通心理的志願者。
二、直腸癌高發,中國年輕「造口人」越來越多
中國直腸癌的發病率一直處於世界高位,根據2005年對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新增的結直腸癌患者發病率以每年3.9%速度在遞增,而世界平均水平的遞增幅度只有2%。此外,中國的直腸癌患者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中國直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是48歲,而美國的患者平均年齡為69.8歲。有一部分直腸癌患者在手術後需要做造口手術,有調查顯示,中國的造口人人數以每年10萬人的速度在增長,而造口對於一個40多歲的人和一個70歲的老年人來說,意義完全不同。
三、成為造口人,你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肖冰
肖冰是個普通的大學生,一場直腸癌讓他成了造口人,原本的生活也發生了天翻地覆改變。自卑的他選擇和女友分手,然後悄悄地離開了原本的社交圈。
「那股臭味特別大,比正常的糞便更臭,而且你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排便,如果沒有及時換袋子,就會漏出來。」早期,因為不會換袋子,老擔心糞便漏出來,每天不停地摸袋子成了肖冰的強迫症。
鄭媛媛: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逛街,可能多吃了幾口,回來的路上就感覺造口袋鼓得很厲害,我一路擔心拚命往家裡趕,最可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鄭媛媛在地鐵上發現自己的造口袋破了,周圍的人捂著鼻子抱怨的聲音刺痛了她的神經,她滿臉通紅,不敢抬頭,在車停穩後立馬衝出車門,卻又尋不到廁所,最後只能在垃圾桶邊上更換造口袋。
事實上,人們對造口人的普遍認識還是很低,所以造口人的社會接受度不高,能獲得的幫助也很有限。原本隱秘的肛門被轉移到了身體前部,永無止境的不受控制的排便,對成年人的心理和尊嚴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於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來說,家庭變故是最常見的,尤其是年輕女性,很多都面臨被配偶拋棄的問題。男性也一樣,因為直腸癌有可能會影響生育和正常的性功能,這對婚姻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四、造口患者術後要注意什麼?
在接受造口術後,要在生活上注意一些問題,能夠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護理好傷口,避免感染髮炎。最好用溫水來清洗造口,不建議使用消毒液,會引起發炎。洗乾淨、擦乾後再上造口袋。還有些患者認為造口很臟,所以每天都要更換造口袋。其實這樣高頻率的更換造口袋並不恰當,要根據排便的情況來決定更換頻率。
按時複查。建議病人出院後一星期內回醫院複查,及時檢查造口護理的情況,以及檢查造口周圍及皮膚是否有問題。
早期避免運動,避免提重物。手術後3~6個月要盡量少做俯卧撐、仰卧起坐等增加腹部壓力的運動。可以以散步、快走等運動方式來鍛煉身體。術後一段時間內避免提重物,以免傷口再次裂開。
術後三個月才可以進行性事。剛做完手術不宜展開性事,一是對傷口恢復不利,二是患者的心理水平還沒有恢復。一般在手術的3個月後,患者的傷口痊癒,心理調節進入正軌後,可以開始性事。
可以正常洗澡,最好選擇淋浴。造口患者戴著造口袋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洗澡的,不用擔心傷口進水的問題,但是盡量用淋浴方式來清洗造口及全身皮膚,注意不要拉扯或碰撞到造口袋。洗澡以後,及時用干毛巾把造口袋擦乾淨。
生命高於一切,為了保命腸癌患者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切除肛門,在腹部開造口。但是卻不能被社會所接受,令人痛心。公眾應該首先要認識這個群體的存在,給予理解,用關愛代替歧視。患者的家屬可以在生活日常上幫助患者,進行術後的康復。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