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氧還是先重訓?狂運動卻沒瘦「這3件事錯了」跑再喘也沒用
我每天都去健身房運動,為什麼還是沒有變瘦?」這些人在減重過程中難免感到灰心。運動有沒有效果?答案是:運動當然有效。
減脂的過程中,飲食大約佔85%,運動約佔15%,所以運動當然有它的效果,只是運動的種類太多,從有氧運動、重訓到TABATA間接性運動,到現在很夯的超慢跑,每一種運動都有其效果,只是運動會不會變瘦?這還真的不一定。
瘦身該做重訓還是有氧?「做錯三件事」運動再多都不會瘦
「我每天運動2個小時,怎麼都沒有變瘦?」小傅對運動非常熱衷,他每天都會到健身房報到,本來想說這麼努力,在體重計上應該有結果,沒想到上面顯示的數字卻沒有改變。
「你跟我說一下平常的飲食。」
「我不太敢吃很多食物,怕運動消耗的熱量,一吃東西就回來了。」
為什麼開始運動後,體重卻增加了?
另外,有些人從來沒有運動習慣,突然間開始積極運動,體重會突然上升。原理是運動的時候,肌肉會充血,促使肌肉的含水量、含血量以及含血能力的提升,就好像膨脹一般,使體重稍微上升。
「醫師,為什麼我開始運動後,體重就增加了?」這只是肌肉的含水能力增加而已,當你沒有刺激肌肉,肌肉就會「消風」,只要恢復運動習慣,肌肉就會回來了,所以這不是一件需要擔心的事情。
所以,像小傅這樣的案例,我就建議他先做有氧,把重訓的比例降低,比如2次有氧運動,搭配1次重訓。在減重門診,每10周會量一次InBody,測量之後的「身體組成」分析,當小傅發現肌肉量沒有大幅下降,只有脂肪下降比較多,他也放下心來,滿意地離開診所。
許多減重者最常發生這樣的情況,以為去健身房就會變瘦,一段時間沒有效果後,才會來尋求減重門診的幫助。
瘦身錯誤事件1:運動過多卻吃太少!
賓果!這就對了。為什麼他這麼努力運動,卻沒有變瘦的原因,答案就是:攝入的熱量少,導致身體代謝降低。小傅還做高強度的運動,導致身體需要撥出更多的熱量,讓運動時可以有足夠消耗,導致平時的代謝力變得更低。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吃得少,導致熱量不足以去應付運動狀態,因此大腦就會分配熱量來維持患者的運動狀態。大腦告訴身體:「我需要花600大卡來運動哦!」當身體接收指令之後,該怎麼辦?熱量不足,只好讓你平常不運動的時候,代謝掉得更低。
「陳醫師,我這禮拜很忙,沒有時間運動,體重居然沒有增加,還降低,好神奇!」小傅再次來到診所時,興奮地說。他的體重終於有所下降,只是他對原因感到好奇。其實,這並不奇怪,理論雖然很複雜,但是可以從一些邏輯去思考。當小傅不運動時,身體所需要的熱量就不會被過度消耗,反而讓日常生活的代謝回到正常狀態。
飲食伴隨著熱量,少吃好像對減重很有效果,但是我給愛運動的減重者的建議就會不一樣。運動當然是好的,我不認為運動不好,只是減重時期盡量以低強度的運動為主。所以我讓小傅先降低運動強度,改變運動項目,改成快走或者是騎自行車等強度較低的運動,讓熱量不會過度消耗。
維持運動的目的不是消耗卡路里,例如有氧運動的目的,可以提高脂肪代謝的後燃率(後燃效應),也就是連續運動超過半個小時,心跳達到130下以上之後,有助提升後面4個小時的脂肪燃燒速率。
這個才是我認為「運動」最主要目的,而不是想要消耗卡路里。我常跟患者說:「跑步半個小時,就只消耗200大卡,喝個無糖豆漿,熱量就回來了!」所以想要單靠運動減重,其實很困難。
瘦身錯誤事件2:過度追求增肌、練肌肉
在減重門診,我們常常講「增肌減脂」,但「增肌」跟「減脂」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我都會對來門診的患者先釐清觀念:肌肉的增加,不是只有體育運動可以達成。
健身房的教練很喜歡說:「增加肌肉、增加基礎代謝率。」實際上,增加1公斤的肌肉,每天大概只會多消耗12到15大卡而已。你想想看,真的會造成減重的顯著差異嗎?應該不太會,而且要增加1公斤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一般人需要很努力地訓練肌肉才能達成。所以如果一年能增加3公斤的肌肉,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
假設,非常認真健身而增加了3公斤的肌肉,那也只是讓我們一天最多消耗40大卡的熱量而已。40大卡的熱量,其實騎半小時的腳踏車,就可以消耗了,所以要先想清楚自己希望達成什麼樣的身體樣態?若是運動目的是希望體態、肌肉、線條可以很明顯,那麼做重訓就是對的方式。
不過,如果你說:「我想要減脂!」那我覺得有沒有重訓,其實差距不大,甚至有些研究顯示,如果做過量的運動、過多的重量訓練,對於減重來說,其實是扣分的。
所以,一旦這些人來到減重門診,我會先說服他們改變運動的比重,把重訓的比例降低,有氧運動的比例上升一點,目的是要先讓脂肪掉下來。等達到理想體重後,再來訓練肌肉。
為什麼?因為訓練肌肉一直以來都跟減重沒關係,而對體態有關,若是想要有好看的線條,就需要訓練肌肉。
瘦身錯誤事件3:期望用「重訓」減重
每天遇到這麼多患者,有些人會覺得:「我覺得重訓很好。」醫師要做的事情是――不要去否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而是解釋重訓沒有不好,只是在目前的療程中,重訓不是最主要的項目。
「其實我也很喜歡重訓,這是個很棒的運動,只是目前做重訓對你來講,幫助不是最大的!」先讓患者感受到一份認同,接著再分析,要瘦到什麼樣的程度跟體重之後,再重新開始重訓,這樣的效果最好。
如此一來,大部分的人都能理解並配合療程內容。
我會分享這個案例,並不是說重訓不好,只是我必須要強調一件事,在脂肪量很高的狀態下,重訓對減重的幫助很低。如果患者一個禮拜運動7天,當然可以分配重訓、有氧兩種運動的比重。只是今天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當然以能有效減脂的氧運動為主。
也因為遇到這樣子的患者很多,所以會特彆強調這樣的案例,其中又以男性居多。「如果我只跑步,沒有重訓,肌肉會不會掉很多?」「你們真的想太多了。」我通常都會這樣回答,說實話,只有可能會造成「視覺上看起來肌肉變小」,但查看InBody的數據,就會發現肌肉量依然還在。
飲食才是影響肌肉量的最大原因,就算重訓課程停下來,哪怕換成有氧運動,只要蛋白質攝取足夠,肌肉量並不會顯著下降。當我們的體重掉了10公斤,肌肉可能只掉了1公斤,脂肪則掉了9公斤,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來源:早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