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級」316不鏽鋼,不適合家庭?鋼廠工人說實話,太意外了
不鏽鋼因耐腐蝕性好,成型性佳,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類金屬材質。
比如304和316不鏽鋼,就常常應用在保溫杯、餐具等上面,備受消費者的好評。
無數商家稱:316不鏽鋼是「醫用級不鏽鋼」,304不鏽鋼是「食品級不鏽鋼」。
為此,就產生了爭議,316不鏽鋼VS304不鏽鋼,到底哪個更好?
家庭使用,是否有必要升級為「醫用級」316不鏽鋼?
就這個問題,我專門問了在鋼廠工作的朋友,沒想到答案太出乎意料,瞧瞧!
鋼廠工人說實話:「對於多數家庭用戶而言,316不鏽鋼就是智商稅!」
原來不鏽鋼雖然具有超強的耐酸腐蝕能力,但並不是不會生鏽,在遇到一些特定的物質時,還是會輕易生鏽。
比如常見的咖啡、牛奶、碳酸飲料等,就不能用不鏽鋼器具盛放,不然就連抗腐蝕性更勝一籌的316不鏽鋼也扛不住。
而且像保溫杯一類的東西,為了達到更好的保溫效果,通常分成外殼和內膽;
為了降低成本,即使升級成316,商家也只會將內膽換成316,不鏽鋼外殼仍用304,還是有一定幾率導致外殼被「酸」腐蝕,升不升級意義不大。
由此可見,對於家庭用戶來說,把家居用品選成316不鏽鋼,妥妥的智商稅。
讓「316不鏽鋼」回歸醫療用途,才不至於浪費資源,才是最佳選擇。
不過也要注意,我們大部分人看到的宣傳「食品級」和「醫用級」通常是商家的大白話,並不是正式名稱。
需要仔細甄別,我們才能買到適合的產品,保證實用、安全。
到底該如何篩選?
建議大家,從這2點下手:一、根據需求選不鏽鋼
不鏽鋼劃分多個種類,比如201、202、304、316、410、420……
通常200系列的不鏽鋼,因為含錳成分較高、鎳含量極低,容易腐蝕生鏽,不適合當餐具用。
300系列的典型,304和316不鏽鋼,因為向食品遷移有害物質的幾率較低,具有良好的耐酸鹼性,抗腐蝕性,廣泛的應用在航天、食品機械等領域。
400系列不鏽鋼,主要分為410、420、440,含碳含鉻量較高,具備非常好的強度、硬度和耐磨性,耐腐蝕性略差,所以通常是用來製作刀具,足夠鋒利和耐用。
換句話來說,大家如果需要涉及家電食具的不鏽鋼,當優先選擇304和316;需要刀具就看400系列不鏽鋼材質的。
當然,還有一點我要強調:「不鏽鋼依舊有腐蝕的可能」,所以如果你是準備用來接觸咖啡、牛奶、碳酸飲料等食物,最好別買不鏽鋼材質的器具。
亦或者是考慮在不鏽鋼表面做一層陶瓷鍍層,這樣不鏽鋼不會接觸酸類食物,自然而然就不會因為腐蝕而變黑……
二、如何選購304不鏽鋼
1.看執行標準
商家標註的「304不鏽鋼」不一定是食品級的不鏽鋼,食品級不鏽鋼通常指符合GB9684-2011規定的不鏽鋼材質。
所以在購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看清楚執行標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
2.看材質說明
食品安全的要求會隨著時代的進步隨時發生變化,可以作為參考,但並不是唯一的條件,我們在選擇不鏽鋼餐具或家電時,可以優先選擇帶有材質說明的產品。
來源:6park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