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豆醫生」防病巧養生!讓你痛快喝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作者: 北京港澳國際醫務診所中醫科醫生 趙洋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隨著夏季的炎熱漸漸退場,秋季的燥氣開始慢慢露頭,晝熱夜涼、寒熱多變,易傷風感冒,舊病也易複發,所以也有「多事之秋」的說法。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也是重要的養生季節。《黃帝內經》中將秋天稱為「秋刑」,意指此時天氣躁動,極易導致傷心擾神、陰液虧虛,人體表現出心煩不寧、坐卧不安、陰虛肺燥、脾胃失和、瘙癢喘咳等。若不重視,可能引起多種不適和健康問題。
秋季燥邪易傷身
夏秋交接夏濕未去,秋季燥以生,燥邪容易侵犯人體,耗傷津液,燥勝則干,燥為主濕為輔的兩邪影響人體及經絡,所以人體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出現下列不適癥狀:1、傷肺經
秋季是肺臟值班的節氣,肺的特點是「喜潤惡燥」,秋季的特點就是涼爽後一日比一日乾燥。由此肺在秋季很「鬱悶」,容易出現上呼吸道疾病的問題如:咳嗽、感冒、鼻炎等,所以在此節氣要關注「肺」的狀態。
2、傷大腸經
立秋後濕氣退了「燥氣當令」,大腸主津,燥易傷津。燥屬於中醫「六淫邪氣」在燥邪的影響下就會引起口乾易渴、毛髮乾枯、皮膚變干瘙癢等癥狀,腸道也會因受燥氣損傷津液變得乾澀,很多人在這個季節會感到大便乾結難解。
3、傷心經
今年夏秋交際尤為悶熱,使人容易急躁、焦慮,外加高溫的影響下人體大量出汗,使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血脈收縮,易導致氣血瘀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4、傷脾胃
夏秋之交,也稱之為「長夏」,長夏是中醫理念對應脾胃的。也可以理解人的脾胃、消化能力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偏偏在這個時候,網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梗」出現,讓人很難拒絕冰奶茶的誘惑,而這些食物一旦吃多了損傷陽氣,脾胃陽氣的虛弱導致免疫機能的降低,從而加大了各種疾病趁虛而入的機會。
穴位貼豆巧養生
本著醫院有藥房,家中有廚房的這個特點,其實廚房也有很多葯食同源的小藥材,今天咱們就地取材,以廚房的各種豆類為小工具,配合創口貼或醫用膠帶,教大家一個中醫養生小妙招:「貼豆」,幫助我們趕走「秋邪」。
1、操作方法
人體的經脈穴位無比神奇,對應人體不同臟腑器官。而貼豆養生法是將不同的豆類用創可貼或醫用膠帶,固定貼在對應的養生穴位上,對穴位進行一段時間的持續刺激,以實現通暢氣血、祛病強身、調理養生的目的。
2、選穴
黃豆養肺經
黃豆性味甘平,入脾經、大腸經、心經。
可益氣養血、健脾寬中、潤燥消水、抗菌消炎、促便解毒。
選列缺穴:位於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肺經經水分穴流於任脈和大腸經,因此列缺穴有宣肺平喘、利水通淋的功效。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咳嗽、氣喘、感冒、鼻炎等癥狀。
來源/北京港澳國際醫務診所
紅豆養大腸經
紅豆味苦、性平,歸肝、脾經。
可理氣活血、補血養心、健脾止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選商陽穴:位於食指橈側,距指甲根角0.1寸處;或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橈側與基底部各作一線,相交處是穴。
此穴為手陽明大腸脈氣所發,可調節大腸經氣,清瀉陽明火熱,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消腫、利咽止痛止癢之效,治療陽明熱盛所致的各種頭面五官疾患以及秋季便秘等問題。
來源/北京港澳國際醫務診所
紅豆養心經
紅豆的作用前面提過了。
選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內關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可改善心臟疾病如:心率不穩或心律不齊,以及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嘔吐、噯氣和呃逆等。
來源/北京港澳國際醫務診所
黑豆養脾胃
黑豆性味甘平,入脾、腎經。
可活血利水、祛風解毒、營養豐富,被譽為「豆中之王」。
選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下三寸,距離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足三里穴主要有理脾胃、調氣血、補虛乏、泄胃熱、通經絡以及防病保健的作用,是日常養脾胃、調氣血、養陽氣的要穴。
來源/北京港澳國際醫務診所
時間及注意事項
貼豆時間為2—4小時,配合點按豆子刺激穴位。皮膚敏感者應減少操作時間。
豆子過敏的朋友可以改為點按、艾灸等刺激穴位,也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
禁忌:易過敏人群慎用,孕婦禁用。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