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夢到這些事,要小心
每個人都會做夢
在夢裡
光怪陸離自由徜徉
也許能讓你完成現實中難以觸達的夢想
還能讓你見到朝思暮想的那個人
但
夢境到底是不是在預示著什麼?
不同的夢又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夢裡舞刀弄槍,氣宇非凡;
有人夢裡甜甜蜜蜜,你儂我儂;
而有的人,則夢到自己背著青蛙在水裡游來游去……(沒錯,是典哥)
這些形形色色、天馬行空的夢都是怎麼形成的呢?
目前關於「人為什麼會做夢」並沒有確切定論。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解釋:第一種理論認為夢由喚醒大腦的刺激所致,這種刺激可以是外部的光電刺激,也可以是做夢者自己內心的感受。
當我們睡著時,大腦會隨機產生電信號,激活大腦中控制情緒、運動、視聽覺區域,大腦將受到的刺激與存儲在腦中的記憶,合成了夢的內容。
第二種認為,夢是清理記憶或者加工記憶的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打個比方,清除/加工記憶就像做蛋糕,增增減減總有些「邊角料」,這些邊角料在大腦中就成了夢。
但無論是哪種解釋,似乎都讓人感覺——夢,是隨機產生的,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事實真的如此嗎?
「愛做夢的人」往往覺得自己睡眠質量不好,很羨慕那些「一夜無夢」的人。
而實際上,我們每個人每晚都會做夢。整夜睡眠中一般會有4~6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里都有「快速眼動睡眠期」,一般在這個階段我們就會做夢。
一些人覺得自己很少做夢,其實只是「做了,但不記得了」而已。
記憶夢的能力的影響因素也有很多,比如睡眠時間、情緒、年齡、性別、對夢境感興趣度等等。
人人都會做夢,豈非人人都睡眠不好?自然不是!相反,正常做夢的好處還真不少!
1.做夢可以調節情緒
做夢者會在夢中尋找、感受和重新處理情感、記憶。在做夢時,大腦內側前額葉皮層的激活,會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給到夢中的人物和情景,而頂下小葉的失活則會使做夢者以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視角體驗夢。
這種類似「離線角色扮演」有助於我們更加客觀地解決問題,宣洩情感。
2.做夢有助於大腦清理「垃圾」
上面提到,有一種解釋認為夢是大腦在加工/清理記憶時產生的。那就意味著,做夢也是一個清理雜亂記憶的過程,防止大腦中無用信息增加,從而避免了記憶繁雜造成的神經衰弱、失眠、煩躁、憂慮等精神上的疾病。
還有生理學家研究發現,經常做「好夢」的人,平均壽命會更長。
3.做夢可能讓你更有創意
我們白天可能只是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做著很多重複機械性的工作。但是在夢裡,我們可以會飛檐走壁、可以身懷絕技打怪獸、還可以一秒把工作都做完!(雖然醒來會十分失落!)
有研究發現,做夢的時候我們會比醒著時更富創意。在夢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模擬這些事件。這種事件的視覺化可以幫助我們獲得看待問題的新視角,或者將之前相互隔離的兩種想法聯繫起來,從而產生新的構想。
所以下次遇到難題,趕緊原地睡覺,夢裡也許真的啥都有~
「夢到牙掉了說明健康有問題」
「夢到蛇說明有財運」
如果這些廣為流傳的預兆是真的,典哥這就天天在家夢蛇……
這種靠做夢來算命的說法自然不可信,但是夢,有的時候的確會給我們一些警示。
比如常夢見溺水/窒息,可能預示著你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由於上氣道反覆塌陷,變得「很窄」甚至直接堵住「路」,氣流通過困難,所以引發短暫的呼吸暫停,讓我們有缺氧感、窒息感。
若反覆出現,並且醒來後還有口乾、頭痛,白天睏倦、脾氣暴躁的情況,可能代表著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要儘早去醫院進行呼吸睡眠監測。
另外,若經常性做噩夢,也可能是一些身體疾病的信號:●心血管疾病:日本一項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呼吸問題,導致大腦供氧量降低,引發噩夢。同時睡眠問題又反過來誘發患者焦慮情緒,使得大腦皮層興奮,抑制平衡失調,加重原有疾病。
●偏頭痛:偏頭痛患者,出現噩夢、夢遊的概率會更高[5]。還有發現稱,偏頭痛發作前,患者可能會做一些關於「憤怒」和「攻擊」的噩夢。
●抑鬱、焦慮:國際夢境研究協會(對,就是專門研究夢的協會)發現生活發生巨變、目睹重大事故、工作生活壓力大導致的緊張情緒、焦慮心情等也是導致噩夢的心理原因[6]。
你希望像《盜夢空間》的男主一樣,控制自己的夢境嗎?
還真的有可能!現實生活中,我們通過訓練也可以慢慢控制自己的夢境。
1.記錄下自己每天的夢境,儘可能詳細,以鍛煉回憶夢境的能力;
2.設計自己想要的夢境,並且每晚睡前都重複循環這個目標夢境的細節,嘗試帶著這個構想入睡;
3.在現實中也經常問自己「我是在醒著還是在做夢」,形成習慣,這樣有助於在入睡後也能分辨出夢境與現實;
4.經過上面3點反覆的練習,當在做夢時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便可以開始嘗試控制夢中發生的事情。
關於夢境,我們的確還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通往潛意識的橋樑,夢不是偶然形成的,而代表著我們被壓抑的慾望。
真相是否如此,我們尚未可知。就帶著這樣的神秘感,在每個夜晚,探尋著專屬於自己的那個世界吧。
來源:騰訊醫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