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前如果沒得這6種病,以後基本不會患癌?

2025年05月11日 19:39 簡體 正體   評論»

一名48歲的男性患者因為上腹痛到醫院就診,通過檢查,醫生髮現,這名患者罹患了,那麼,才48歲,這麼年輕,又是什麼原因導致胃癌的呢?這名患者不吸煙不飲酒,而且平時的飲食習慣也很好,醫生說,之所以會患胃癌,主要原因在於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一類在顯微鏡下呈螺旋形或弧形的需氧,它也是一種寄生在胃內的細菌,大家可以想像,胃內本來是有大量胃酸的,在酸性的環境里,細菌往往很難存活,幽門螺桿菌能夠存活下來,足可見它的強大。

大量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是導致多種胃病的元兇,這些胃病包括胃炎、胃潰瘍、胃粘膜淋巴瘤和胃癌。

我國人群里大約有50%-60%的人感染幽門螺桿菌,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對這種細菌不重視,感染這種細菌後,我們的胃會一直處於狀態,久而久之,罹患胃癌的風險就很高了。

所以,千萬不要再認為,我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是我沒有什麼癥狀,這種細菌應該對我沒有什麼影響。

醫生提醒,在我國,的發病率很高,人們談癌色變,是因為很多癌症發現的時候已經是進展期,治療難度很大,所以很多人把癌症認為是絕症,事實上,癌症其實是一種可以預防的疾病,癌症並不是突然到來的,癌症,從無到有,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癌症的發生,是某些致癌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癌症的形成並不是空穴來風。

醫生提醒,癌症的形成與以下六種疾病密切相關,如果50歲前沒得這6種病,以後罹症的概率是很低的。

第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全世界每年新發的肝癌患者,有一半都來自中國,為什麼中國是一個肝癌大國呢?主要原因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會導致肝臟長期處於一個慢性狀態,恰恰是這樣的狀態,很容易導致肝細胞癌變,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肝癌了。

從乙肝到肝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是乙肝、肝硬化和肝癌。

第二,幽門螺桿菌感染

千萬不要忽視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要覺得自己只是無癥狀感染者,很多人,即便已經罹患了胃癌,可能也毫無癥狀。

經常碰到一些感染者,他們會說,醫生,我沒有癥狀,感染了這種細菌,不做胃鏡,不去治療行不行。

其實並不是這樣。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無形的殺手,看似毫無癥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出現明顯癥狀的時候,基本已經是很嚴重的胃病了。

第三,高危型HPV感染

為什麼現在讓很多女性都定期去醫院做篩查?因為對於女性而言,這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惡性腫瘤,而宮頸癌篩查,有助於及時發現一些早期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在宮頸癌的篩查項目里,一種是高危型HPV感染,另一種是細胞學檢查,為什麼要檢查HPV呢?是因為高危型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的元兇,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的宮頸癌標本里,都能發現高危型HPV感染的蛛絲馬跡,而現在大家接種的HPV疫苗【小編推薦: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並不是完全預防所有的HPV感染,而是預防高危型HPV感染。

像HPV16和18型,由於它們與宮頸癌密切相關,也被稱為高危型。

第四,

艾滋病,絕對是一種很容易被忽視的疾病,艾滋病會導致人的免疫力極度下降,免疫力一旦下降,就會給癌細胞以可乘之機。

艾滋病,主要攻擊的是人體CD4+T淋巴細胞(屬於人體的免疫細胞),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缺陷,抗感染和癌症的防禦功能下降。

艾滋病患者,罹患多種惡性腫瘤的風險均會大大升高。

第五,炎症性腸病

炎症性腸病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慢性腸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前者主要損害結腸和直腸,後者可損害從口腔到肛門之間的任意胃腸道部位,以小腸末端和結腸多見。

炎症性腸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一旦罹患這種疾病,那麼往往需要終身治療,在長期的腸道慢性炎症里,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很多人不知道炎症性腸病為什麼會發生,主要原因是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異常反應所導致的炎症反應在IB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第六, EB病毒感染

鼻咽癌,是一種非常容易被忽視的惡性腫瘤,很多人不知道,導致鼻咽癌的高危因素,就是EB病毒感染。

來源:醫學原創故事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