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医学知识 《黄帝内经》更宝贵的是它的生命价值观

2020年08月26日 3:08 简体 正体   评论»

提到《黄帝内经》,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本讲述疾病治疗,的专业医书,而市面上大部分关于《内经》的讲座也是围绕如何养生保健而开展的论述,网页搜索《》,告诉我们依然只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其实把《黄帝内经》仅仅定位为专用的养生治病的医书是对黄帝内经认知的局限,它不仅仅是一部医书,它更是一部讲述生命本身的书籍,相对于医学知识,《黄帝内经》更为宝贵的财富是其医学知识背后的人文生命,对生命本身的认知和告诉了我们生命该有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子,才是《黄帝内经》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一、生命的意义在于

美国著名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论,也就是著名的马斯洛理论,他提出了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等级的需要,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就是指一个人实现了个人理想和抱负,将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自我实现也是在努力的实现自己的潜力,竭尽所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使自己趋于完美。

而早在几千年,我们的祖先就在《黄帝内经》里面明确提出了类似的理论,也直接指明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实现,同时更明确告诉了我们我们自我实现的本质。

《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里面提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精神悠闲而愉快,内心深处恬淡而宁静,无论吃什么都觉得甜美,穿什么都觉得漂亮,能从各个层面接纳自己,对自己非常的满意和知足,但这个知足不是消极堕落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而是超然于物外,不被外来的各种欲望所奴役,能真正自我做主的自我满足,无论智商高低,都能拥有独立的自我意志,积极专注于自我生命的体验,活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合道,这是最健康的人生状态,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生命状态,也就是孔子说的“士志于道”,而自我实现与合道,跟智商高低,职位高下无关,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所以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二、生命的核心:自强不息

《上古天真论》云:“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上古天真论开篇讲述了黄帝的一生生平,其本质实际上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生命的方向和告诉了我们生命本身该有的过程。生而神灵不仅仅是黄帝,而是我们每一个生命本身就是生而神灵的。

生而神灵,不是说跟外面的所谓的神灵能够沟通,而是每个人生命一生下来就能吃会看,具备强大的自我觉知能力,身心特别的敏觉而充满了本真的灵气。但很多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磨砺而慢慢的变得呆滞甚至麻木不仁,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很多现象变得无感而失去了婴儿时期强大的觉知能力,但是黄帝的一生,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从出生开始,到弱冠之年的立言,成年后的作为合乎天道自然,向我们展示的正是其一生不断攀登高峰直至到达生命顶峰的自强不息的自我完善的生命历程。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黄帝自己不断自强不息,攀登人生高峰的历程给我们树立了人生的方向,自强不息,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易经》第一卦乾卦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所有的神话故事,无论是女娲补天,大禹治水,还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传递给我们的都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终归是要往上走的,自强不息这是生命的本性,也是生命的核心。

三、生命的次:天真圆满

真,是中国文化里一个境界很高的词,我们把最高标准的道理称之为真理,佛家道家把具有巨大威力的语言称之为真言,黄帝内经将得道之人分成了四个层次,其中层次最高的称之为真人,同样,黄帝内经告诉我们生命的最高层次就是天真圆满。《黄帝内经》开篇叫上古天真论,开篇就给我们树立了生命的方向。天真圆满。而最能表达天真状态的就是我们的孩子,活得真实真性而没有丝毫的做作和虚假。

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圣贤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回归的正是天真的圆满的状态。

四、生命的最好归宿:善终,回归生命的本源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内经里面的这段话直接为我们指明了生命的归宿该有的状态一定是能得以尽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终。

《尚书·洪范》的五福临门的最后一福:善终而善终不仅仅是长寿,更多的是走的时候以什么样的生命状态离开,是临近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身体没有病痛,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甚至能预知时日,安顿好无疾而终。而观察身边的人,能得善终之人寥寥无几,大部分的人都带着痛苦、恋念甚至心有不甘含恨离开。

而对于死亡,古人的态度更多的不是恐惧而是生命的回归,《淮南子》云:“生所假也,死所归也”,古人认为相对于科技文明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人类精神文明是不断的走向回归,而不是发展。所以古人把罪恶多端无药可救的我们说他们走了一条不归路,生命最好的归宿是能尽终其天年,回归到了生命的本源。

结语:相对于医学知识,《黄帝内经》更宝贵的是它的,《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正是告诉了我们如何去认识生命,生命该有的状态应该是怎么样子,生有所立,死有所归,人往高处走的自强不息,人尽其才的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安卓翻墙APPWindows翻墙: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墙服务Just My Socks,不怕被墙

来源:中国文化初学者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