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至出現關節痛才就醫 觀念大錯

2018年01月12日 22:24 簡體 正體   評論»

痛風(圖片來源:網路公共圖片)
圖片來源:網路公共圖片)

記者/主持人:李 智

台灣新生報發布:不少民眾有痛風的困擾,但只有痛的時候才去。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陳昭宇說,其實這是錯誤,這個觀念要改變,應該要找專科醫師長期固定使用降尿酸藥物,對健康會有很大的幫助。

陳昭宇表示,痛風起因於體內尿酸的堆積,通常一發生在下肢的關節,以大拇趾的關節最為常見,其次是腳盤、腳踝及膝蓋。大多數人一開始只有一個關節,第二次發作可能接續在第一次之後的六個月到兩年內,之後可能越來越多關節同時發作,甚至進展到慢性關節炎,一天到晚全身關節都在痛。

陳昭宇表示,人體內血液中正常尿酸數值是6.8mg/dL,超過就會開始在體內形成結晶累積起來,除了關節內,肌腱、肌肉、皮膚甚至內臟器官都可能累積尿酸結晶。如果持續不去理會,久了之後會開始形成痛風石,就像粉筆灰一樣的沉積物,而且隨著時間進展,會導致一顆顆結節在關節、皮膚、耳殼等地方。

陳昭宇說明,高尿酸血症與一樣,長期不去治療的話,就會產生各種併發症。痛風關節炎只調整生活飲食等是不夠的,需長期藥物治療。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