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運動?日常5件事「加減做」 總比完全不動來得好!

2018年11月26日 17:09 簡體 正體   評論»

每周至少運動3次,是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的運動標準;然而,根據國內調查發現,13歲以上國人近7成無習慣。

完全不運動癌症、憂鬱悄悄來襲

“完全不運動對健康不好!”衛福部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劉燦宏強調,運動對身體的基本好處有:刺激心臟收縮、增加體力、強化骨骼與肌肉;還可以預防疾病、降低癌症的發生、讓人心情變好,預防憂鬱症發生等。

示意圖/S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一篇哈佛大學Frank B. Hu醫師的研究顯示,有運動或是瘦的女性活得比胖子久,不過,瘦但每周運動不到3次的女性,會增加55%;如果是很胖的人,即使有運動也會增加91%的死亡風險,但肥胖又不運動的人,平均死亡風險爆增2.4倍。

美國杜克大學運動生理學家Cris Slentz博士直指,不運動會導致脂肪在腹部深層增長,不運動的人增加近9%,較多運動量可減少7%腹部深層與腰部周圍的脂肪。腹部深層脂肪與心臟病、第2型、新陳代謝併發症等有關。但只要現在開始運動,未來5年就能減少9公斤脂肪上身。

走路、是入門首選

有很多人每天寧願在家發懶,覺得沒事做才去運動,也有人等到周末假日才整天泡在健身房,“運動重在能夠持續,不在時間長度,也就是要養成規律的運動,而不要像漁夫曬網,想到才動。”

劉燦宏也提醒,過度運動對身體不好,“動一天痛三天”會讓體能變得更差,更容易因為肌肉緊繃而發生運動傷害,應以“今天的運動不要成為明天的負擔”為原則,從最簡單的走路、騎腳踏車開始。

示意圖/

對於不愛運動或完全不想運動的人,也可找復健科醫師針對個人心肺功能進行測試,提出適合個人的運動處方箋。2009年,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研究證實,運動處方箋讓不愛運動人動起來;研究人員認為,若能先與醫師討論方式是比較明智的做法,尤其對年紀較大或因為其他健康問題而較少運動的人來說更是必要。

日常5招幫助你規律運動

※利用日常零碎時間運動,提早一站下公車。

※買雙好的慢跑鞋,從健走開始做起。

※多做點家務,將靜態生活改為動態生活。利用空寶特瓶加水代替啞鈴,做毛巾操,走樓梯、接送小孩走路上下學、騎腳踏車。

※將運動與興趣結合,如唱歌時邊唱邊搖動身體或跳舞;參加運動社團。

※找復健科醫師開運動處方箋。

來源:健康2.0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