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膝蓋比你先老!
作者:骨科醫生路遙
家家都有老人。操勞了一輩子,如今兒女、子孫都大了,自己還沒來得及享清福,各種疾病卻開始紛紛“找”來了。高血壓、糖尿病這類還好,最讓老人們受不了的,也是對生活質量影響最大的,就是膝蓋有問題。這點,在中老年女性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大部分從更年期開始,膝蓋的骨關節炎就會紛紛出現,有的甚至會更早。
年輕人可能體會不到,年紀大了膝蓋不好帶來的痛苦和不便。膝蓋的那種酸脹、疼痛和僵硬,不是說你休息不動就感覺不到的,我的很多患者經常告訴我,他們經常半夜都能疼醒,而且早晨起床時膝蓋疼的會根本動不了。
別說外出旅遊了,平時就連在家上廁所都困難。可想而知,連蹲馬桶都要忍受著劇烈的疼痛,膝蓋不好的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會受到多麼大的影響。
可以說,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幾乎是每個老年人都會得的病。就像臉上有皺紋一樣,我們的膝蓋或早或晚,也會出現不同的衰老和病變。而,我們都會老去,總有一天,你,我,都會面臨這麼一個問題。
對於,膝蓋的骨關節炎。我相信,沒有人願意上來就動手術換關節。所以每個人都會選擇保守治療。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保養或保守治療中最重要的環節,沒有之一:運動。
#真相來了#
1、歇著好,還是運動好?
答案非常明確:
即便膝蓋已經磨出了問題,活動也遠比不活動好!
千萬不要這麼想:“膝蓋不好是磨出來的,那我就歇著,盡量減少磨損唄”。我見過很多膝蓋不好的人,為了預防膝蓋的疼痛而儘可能的避免活動。他們幾乎無一例外的發現,自己的關節,越來越僵了,腿越來越沒勁了,而疼痛卻並沒有因為不活動減少,反而走起來更疼了。
實際上,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所有的教材、指南和專業骨科醫生都會建議:
患者一定要保持活躍,以儘可能的維持和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和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權威研究均發現:膝骨關節炎患者,運用個體化適度的鍛煉,不僅不會加重關節疼痛,反而會緩解關節疼痛不適癥狀,甚至明顯改善膝關節的功能。
除此之外,運動,不僅能預防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對於控制體重、維持心血管健康和預防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有重要作用。
當然,運動一定要“合適”!
我知道很多科普文章都建議要合適的運動,但是他們可能沒有告訴你,到底什麼樣的運動才是合適的。今天,我就來告訴你,對於膝蓋不好,甚至病情嚴重程度不一樣的人來說:什麼樣的運動更安全,以及多大的運動量才算“合適”?
2、具體哪些運動合適?
儘管,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存在個體差異。但是我還是會給出對於絕大多數人都適用的建議。
請牢記:
游泳、步行和騎車是低衝擊或無衝擊的鍛煉方式[1],許多關節炎患者可安全地進行這些鍛煉。
實際上,儘管游泳、步行和騎車已經相對非常安全了,但膝蓋不好的人,在進行這些活動之前可需要作一些調整,比如:熱身運動和放鬆運動時間較一般人群更長。
此外,由於人年紀大了以後,肌功能本身就會慢慢下降,再加上病變的累及,所以很多膝蓋不好的人,膝蓋周圍肌肉力量都是很弱的。這就使得膝蓋更加不穩,更容易磨損。所以,刻意的進行大腿肌肉力量鍛煉,非常重要。
所以,一般我們會建議:
膝蓋不好的患者,除了每天保持散步、游泳、騎車等有氧運動外,還要進行靠牆靜蹲,平卧直抬腿這種安全又有效地大腿肌肉鍛煉運動。
對於靠牆靜蹲,不是一定要蹲到膝蓋90度,一切運動以不引起疼痛為準。如果蹲到90度覺得疼痛,那就站起來點,膝關節保持一定角度也有效果。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鄭重說明:
運動,並不僅限於正是的體育鍛煉項目,平時輕鬆的家務和生活活動,對於關節也有好處。
的確,有些患者對正式鍛煉項目不感興趣。但是並不只是正式的體育運動才有效果哦。實際上,膝蓋不好的中老年人,也鼓勵進行中等強度生活方式的體力活動:包括輕鬆的家務、購物、園藝、打掃人行道和車道、看護小孩、照顧老人、悠閑地散步和水池內鍛煉[2]。
現在,你知道了哪些運動安全有效了。那麼多大的運動量和頻率,才能算合適呢?
3、運動量,怎麼算過大?
眾所周知,雖然不鍛煉不好,但是鍛煉過了也不好,會加重磨損和病情。那麼,我們老百姓怎麼判斷自己的活動量有沒有過量呢?
儘管人與人不同,病情嚴重程度也不同,很多科普文章不會告訴你多大的運動量算超了,但是今天我要教會你一個權威的,但是特別簡單的判斷方法,那就是:
“2小時疼痛原則”
【2小時疼痛原則】,是由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和關節炎自我管理課程提出,以直到關節炎患者平時適度鍛煉的。儘管有文獻呢提出了不同的時間範圍,但是目前還是“2小時疼痛原則”應用的更多。
所謂2小時疼痛原則,即指:
如果患者在活動鍛煉後,病變關節疼痛達到甚至超過了2小時,這意味著其活動過多。
我們老百姓可以應用這個2小時疼痛規則來幫助我們,評估自己的運動量是否過多。如果運動後疼痛達到2小時,那就意味著要減少運動量了。
4、重視“休息”
雖然是提醒大家運動,但是在最後我還是要提醒大家“休息”的重要性。
膝蓋不好的朋友,應刻意的在白天安排休息間歇。這些間歇可以給我們的關節提供喘息和自我修復的機會,從而避免了疼痛和炎症。
當然,休息並不止是“停下來”,交替進行重任務和輕任務是緩解關節壓力的另一種方式。許多膝蓋不好的朋友,刻意在坐位活動和站立活動之間交替以減少關節的牽拉。如果是需要坐一整天的工作,我們可以定期起身走動並伸展關節。如果工作需要在一個地點長時間站立,在地上放一塊木頭,兩隻腳交替踏在木頭上可減少牽拉
我們的家裡都有老人。終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老去,膝蓋也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希望這篇文章能對您和身邊的人有所幫助。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可以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最後,2019,祝每個人都快樂,幸福,健康。
來源:骨科醫生路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