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2019年01月21日 8:37 簡體 正體   評論»

中醫特彆強調養心調神,並將其列為養生第一要務。

然而,在當下紛繁蕪雜的信息擾動中,人之“神”常處於易動難靜的狀態。所以,要真正做到“自靜其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從思想高度認識清楚,才能克服“心如猿,意如馬,動而外馳”的各種干擾。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指出“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強調人之心神總宜靜,清靜養神特別重要。近年來,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靜心之後,大腦中樞又回復到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

不難看出,這一養生思想源於道家。道家十分重視精神修養,提倡清靜無為,以凈化心靈。道家創始人老子,善於清靜養生,提倡“致虛極,守靜篤”的精神境界,要求靜心養神,摒棄雜念,追求恬淡閑適、平和安靜、洒脫超然的自在意境。

中醫對“自靜其心”的教誡要更加全面具體一些。《》從醫學角度提出了“恬惔虛無”的攝生防病的思想,突出強調了“志閑而少欲”、清靜養神的重要性。後世的很多養生家對“去欲”以養心神的認識,無論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發展。三國的嵇康,唐代的,明代的萬全等都有精闢的論述。然而心神之靜,不是提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而是指精神專一、摒除雜念、心無妄用。古人云:“人能長清靜,天地悉皆歸。”清代的曹庭棟在總結前人靜養思想的基礎上,即指出“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正常用心,能“思索求知”,對養神健腦會大有益處;唯“不時御神”,心動太過,精血俱耗,神氣失養而不內守,不利於

另外,“自靜其心”還要善於休息。休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安靜的休息,使整個大腦徹底休息,進入睡眠或閉目養神,在心神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這種休息是有益的。

另一種是活動性休息,即參加文體活動,使大腦不同的通路網路輪流興奮和開放,從而使疲勞的那部分得到休息,這是比較積極的休息。運動時大腦會隨之興奮,微微擴張,活躍度增強,令頭腦清晰,心情舒暢,渾身充滿活力,心理壓力和煩躁煙消雲散。文體活動不僅可以消除腦的疲勞,還能增強心血管的機能,促進,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些就不是睡眠或閉目養神所能代替的。“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這句耳熟能詳的箴言其實含有很深的養生道理。

清代尤乘的《壽世青編》中載:“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葯。”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吧。“不欲以靜”,去躁離煩,方得養生之真諦!

來源:引力資訊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