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瘙癢竟是洗澡惹的禍
冬季皮膚乾燥,防護能力下降,洗澡水溫過高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膜,加之高溫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水分的丟失,更增加皮膚乾燥的程度。
今年62歲的常阿姨特別愛乾淨,幾乎每天都要洗澡。近半月來,她身上起了很多紅疹、皮膚瘙癢,遂來到醫院皮膚科就診,被確診為乏脂性濕疹。
專家介紹,冬季皮膚乾燥,防護能力下降,洗澡水溫過高容易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膜,加之高溫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水分的丟失,更增加皮膚乾燥的程度。還有很多人盲目的認為皮膚癢是清潔得不夠,就出現了“越洗越癢,越癢越洗”的惡性循環。洗澡過勤同樣會把皮膚表面的油脂膜洗掉,傷害到皮膚的角質層,皮膚的抵抗能力下降,由此導致皮膚問題。
專家建議,冬季洗澡水溫以接近體溫的溫度最為適宜,37~42℃即可;洗澡不宜過勤,根據皮膚油脂分泌狀況,每周1~2次即可,老年人皮膚新陳代謝降低,洗澡次數可以更加減少;洗澡後塗擦含有甘油、維生素E等潤膚成份的保濕霜以保護皮膚,尤其是肩背部、手肘、小腿、膝蓋等部位。此外,注意保持居室適宜的濕度和溫度,同時應避免喝咖啡、濃茶和刺激性食物,以免興奮神經,加重皮膚瘙癢。
如果已經出現皮膚瘙癢難耐的情況,請到醫院就診,不要因為過度搔抓,進一步加劇皮膚屏障功能的破壞,或者引發感染。
來源:中醫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