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心的種植牙問題 我們都幫你理清了

2019年03月27日 5:36 簡體 正體   評論»

和美觀,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作為一般消費者,實際上大多數人對如何護理和關注牙齒健康問題,是有很多東西弄不清楚的,比方說,牙齒出現問題之後,是不是就要馬上把問題牙拔掉?拔掉了這顆牙之後要用什麼代替原來的牙?牙有什麼好處?疼不疼?疼多久?選什麼材質?應該如何選?一顆種的正常價格區間大概多少?現在有哪些新技術手段?好不好用?……這些,都是每一位可能遇到牙齒問題的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期我們就請專業給讀者做一個概念梳理,讓大家在面對牙齒美觀和健康的問題上,能更好地把握和判斷。

1

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人的一生會有乳牙和恆牙兩副牙齒,從小嬰兒出牙開始到12歲左右,乳牙會完成它的使命,被恆牙替換掉。正常人的恆牙會有28到32顆,將陪伴我們終生。

但由於生活中的種種原因,有些牙齒會提前“下崗”,那麼對這些提前“下崗”的牙齒,就需要進行修復,恢復功能。目前修復辦法主要有種植牙、固定橋、活動義齒幾種,因種植牙與天然牙的功能結構十分相似,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有功能好、固位強、不用磨損天然牙的特點,已成為修復缺失牙的首選辦法,被譽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

2015年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顯示,65至74歲的老年人中,存留牙數為22.5顆,全口無牙比例為4.5%,缺牙已修復治療比例為63.2%,中華口腔醫學會榮譽會長王興曾說過:“再忙也不能忽視口腔健康,一旦忽視口腔健康,進入老年的日子就會很難過,很多牙齒會掉,咀嚼功能喪失,生活質量就談不上了。”

口腔健康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從牙齒的結構上看,口頜系統好比是一棟房子,牙齒的一顆顆排列就像一根根柱子,相互支撐依靠,如果一顆牙缺失了,口腔內的整個力學系統就發生了改變,臨近的牙齒會發生傾斜,對應的牙齒會伸長,整個咬合系統會被迫發生代償改變,就導致局部受力增加,使牙齒咬合創傷、移位使食物嵌塞致齲壞、牙周損傷、牙齒伸長影響咬合平衡、關節異常等問題。有人說:“我一顆牙拔了,幾年了也不痛不癢的,也沒什麼不舒服的感覺”,這是因為局部的改變,在短時間內人體良好的適應性可以代償,但隨著時間推移,陷入“代償-加重”的惡性循環中,終有一天口頜系統會“崩塌”,這時候無論是治療難度、治療效果還是所涉及到的治療費用,對醫生和患者都是一大考驗。

所以口腔治療的原則是並且一直都是:儘可能較少創傷,能保留活髓就不做根管治療(殺神經),能保留患牙就不拔牙。也就是說,並不是一發現牙齒出問題就要拔掉天然牙來換種植牙,最好的牙齒仍然是人本身的天然牙,只要通過治療能保住真牙,還是應堅持及早治療。現在口腔材料及修復技術的發展,技術和設備都已經可以恢復牙齒的形態和功能,好好善待每一顆牙齒,防患於未然。

2

種植牙的合理價格區間

近年來因為種植牙越來越成為修復牙齒的首選方式,其價格問題也就成了首要被關注的熱點之一,大家聽到種植牙的第一反應就是“貴”,是高端消費,其實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每一顆種植牙的價格區間在8000元到20000萬元是相對比較合理的,這主要取決於種植體及的相關材料成本、圍手術期的消毒管理控制成本、醫護的時間成本甚至醫護相關培訓費用,如果要進一步涉及到美學相關、即刻負重、計算機導航、椅旁修復、先進高端材料等個性化定製的修復,費用可能會更高。

種植體的材質,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時,多考慮國際主流通行的、有大量臨床數據驗證的、有一定發展歷史並遠期發展穩定的植體,進口材料還要考究其流入渠道。種植牙還有一部分主要材料是牙冠部分,大部分是國內加工廠定製,工藝水平及價格也參差不齊,但加工的工藝水平又是影響種植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在選擇時需要通盤考慮。

此外就是圍手術期的消毒感染管理控制,直接影響種植手術的成敗,消費者需要判斷醫院或牙科診所的消毒管理措施是否規範,最直接的就是看所使用器械是否有嚴格的消毒措施如器械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有消毒的核對制度(包括消毒日期和登記等)?環境衛生是否整潔乾淨?

第三,當然是醫院或牙科診所及醫生的從業資質。消費者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促銷活動時,如果收費過低,就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多花些時間做足功課,才能“安全放心”地種植牙。

3

種牙疼不疼?疼多久?

這是繼錢的問題之後,第二大被關注的熱點問題,很多想種牙的人都會向周圍朋友打聽有關情況,用專業牙科醫生的話說:只要你能忍受得了拔牙的疼痛,那麼種牙也不成問題。

從專業角度講,種牙算是小手術,現在的檢查一般也都會先拍CT了解牙槽骨的三維結構,可以做到微創操作,還可以做到數字化導板來協助種植,採用局部麻醉,種植過程感覺不到疼痛的,創傷甚至比拔牙還小。

當然有些人牙槽骨的條件比較差,需要人工植骨,種植範圍比較大的種植手術是會產生一定的腫脹、疼痛等術後反應,通常一周左右時間也就基本恢復了。

所以選擇好的醫院或牙科診所及相關醫生的資質,也是能讓創痛降至低位的因素之一,種植牙手術醫生都是由經過專業訓練、經驗豐富的醫生擔任,手術器械是專為種植牙手術而特製,器械設計規範、製造工藝精準,這些都為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精度、減小手術危險性提供了必要保障。

4

“早上種牙,晚上吃肉”靠譜嗎?

很多牙科的廣告都在宣揚這樣的觀點:即拔即種,即種即用。這樣“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當然受歡迎,但靠譜嗎?

牙科醫生告訴我們,現代口腔種植開展了半個世紀,目前種植新技術的重要主題是圍繞提高患者更好的使用體驗,使種植牙往“更快,更強,更持久”的使用目標上發展,但種植體的植入不是簡單地給牙齒上個螺絲這麼簡單,骨組織是有生物活性的,種植體植入後有一個約為3到6個月的“骨整合”過程,只有在骨整合後才能完美行使牙齒的功能。

所以“即刻負重”必須在技術上、材料上滿足在整個“骨整合過程”中有足夠的穩定性,既能承受一定範圍內的進食所帶來的外力,又不能影響種植體與骨頭的結合,由於存在一定的不可控風險因素,種植醫生對“即刻負重”種植牙病例的選擇是“極其慎重”的,即使能做“即刻負重”的病例,也不建議馬上就進食過硬過韌的食物,不增加對種植牙的負荷,所以種植牙手術後並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5

種植牙可以“一勞永逸”嗎?

當然不!種植牙的使用時間與種植技術、種植體品牌及自身的身體狀況、日常牙齒維護和使用習慣都有關係,一般來說,種植牙五年的成功率在95%,十年成功率90%,世界上第一位種植牙的患者是瑞典人Gosta Larssor,他那顆種植牙用了42年,直到他去世仍完好無缺。

種植牙和天然牙一樣,都需要保養,口腔衛生一定要平時就注意,否則容易導致種植體周圍牙齦發炎,牙槽骨被破壞,如果咬物不當的話,會導致牙冠咬崩、鬆動或脫落,裡面的固位螺絲甚至種植體都會產生鬆動、折斷的情況,醫生建議,種植牙最好三個月或半年複診一次,才能及早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種植牙,事前需要做非常完善的口腔檢查,了解全身情況,由醫生評估是否適合種植,再來考慮下一步的處置方案。

來源:廣東新快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