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三期瀕死歸來!蔡璧名親身體證:身心安適 自然不生病

2019年04月08日 8:07 簡體 正體   評論»

心安住,病不來!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如果你願意在心神下工夫,疾病就不會找上你。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素問.上古天真論》)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上古聖人教導人們要及時迴避外界的“虛邪賊風”。因為傳統醫學看待疾病的成因有三種,其中之一來自於外因,就是外來的風、暑、濕、燥、寒。可是生活中有時還是難免與虛邪賊風相遇,奇怪的是,處在同樣的環境中,有的人會,有的人卻好好的,這是為什麼呢?關鍵就在於一個人體內的正氣。

正氣分成兩種,一種是後天之氣,一種是先天之氣。後天之氣透過飲食補充,好的食物能夠滋養,不造成身體的負擔,讓後天之氣充沛。所以你吃進去的食物得要足夠健康營養,能轉換成能量,而不是像反式脂肪這類很難排出去的廢物。

先天之氣則是真陽之氣,是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身體里就有的。真陽之氣會匯聚在丹田,透過鍊氣讓先天之氣變多以後,你就能在肚臍下四指幅,也就是丹田的地方感覺到它。如果你持續修鍊讓它從多變成更多,就能打通小周天、大周天,最後充滿全身。

身體的正氣,一部分流動在體表,保衛人體不受外邪入侵,稱為衛氣,一部分則走在體內,榮養五臟,稱為營氣。一個人只要活著,就有營氣、衛氣。為什麼風暑濕燥寒這些外因入侵人體的時候,有的人沒事,有的人馬上生病?

除了要看這個人身體裡面是否有足夠的士兵——護衛體表的充沛的衛氣,還要看主帥鎮不鎮得住,是不是有能力指揮、統御這支軍隊,讓它發揮守衛人體的作用,這個主帥就是你的心靈。從這裡各位就知道,為什麼“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的下一句要說“恬惔虛無,真氣從之”。

“恬惔”就是恬靜、淡泊。“恬”是會心、安適,“惔”就是沒有非要怎樣不可,不是那麼濃烈地覺得我要定了,就像儒家講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不固執己見。“虛無”是沒什麼,心裡是空的、安靜的。這裡說“心裡空空的”不是指像個傻子一樣,無所謂地放空,讓心神在外遊走,而是沒有多餘的念慮,同時有個定力放在精氣往來的要道上。

眉心、膻中、丹田,這三個點都是精氣往來的要道,將放在這幾個地方,真陽之氣就會慢慢長養。如果我們的心志能夠淡、能夠定、能夠虛無,擁有良好的心神狀況;加上飲食營養健康,讓後天之氣充沛;我們的真陽之氣就能匯聚、積累,就像孟子所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外來的風、暑、濕、燥、寒能夠侵入身體、影響健康的機會就少很多,當然就不容易生病啦!

“是以志閑而少欲”,“志閑”不是說不要有志向、一事無成。因為心不是關在家裡、避世隱居就能磨鍊的。所以你依然要在分位里,做自己該做的事、做分內的工作,同時盡量讓自己的心不要有負面情緒、不要有多餘的念慮。所以這個“閑”指的是,把該做的做好,可是對於結果、對於外在的成就功名不要強求。如果今天有人要我幾個月寫出一本書,我會跟他說:“抱歉,我想做。”何必讓自己因此熬夜,變得非常緊張呢?對於心跟身以外的任何事,沒有非要怎麼樣不可,這就叫“志閑”。

而“少欲”,慾望這個東西,是向外索求的。如果今天只是希望自己的心靈負面情緒少一點,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這是一種慾望吧?所謂“彼其所保與眾異”(《莊子.人閑世》)只要把握住這個向內的價值追求,其他外在世界的所有就都順其自然,沒什麼非要不可的。

“心安而不懼”,當你知道自己每天在耕耘的那塊土地只要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你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不用擔心得不到什麼,因為你已經擁有最重要的東西了。有些人賺的錢、爭一輩子的名、追一輩子的情,不就想得到一個叫“幸福”的東西嗎?這樣的幸福感,其實只要你治理好自己的心靈,就能擁有。你能夠了解每一個意料之外,每一個過去認為不幸的事,都是可以接受、可以同情了解的,更進一步,可以“安之若命”(《莊子.人閑世》),把它當作是命中注定般地,安然接受它。你就不會有失去什麼的恐懼。

“形勞而不倦”,我們已經多次提到,道家是非常有行動力、非常勤勞的。可是勤勞不是受苦,當工作量很大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讓自己疲倦。其實我很少覺得累,可能因為一直都在做自己很想做、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雖然有時工作時間長了點、付出多了點,可是心情很愉悅,“形勞”,但沒有疲倦之感。

“氣從以順”,如果守護好自己的心、好好吃飯、好好運動順隨,你的氣就會是順的,該上升、該下沉的氣都能順暢地上下周流,在該在的地方。什麼叫氣逆?比如本該下沉的氣往上跑了,像咳嗽、打嗝、手腳冰冷都是氣逆。

“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對於每一件事都順隨本心,外在世界怎麼樣都覺得好、覺得無妨,因為沒有有待於外、依賴於外在世界才能達成的想望,就讓一切順其自然。我剛開始遇到挫折時不是這樣,會覺得:“那個人為什麼要扯我後腿?為什麼要不公平地對待我?”不過研究道家思想久了以後,我慢慢開始懂得享受那些困頓、那些意外。

“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讓身體身心安適、順其自然最重要,

像是這幾年我出版了幾本書,看起來好像很順遂,其實過程中也是幾經周折。然而如果不是因為這些阻礙、延宕,我可能不會認識能幫助我推廣這些書的人,可能也沒有機會遇到最適合的合作對象。“皆得所願”,所以任何遭遇都可以覺得很好。

有時候團隊里幫我工作的學生突然要離開,我當下會很捨不得。因為情感上我是個易合難分的人,所以會儘力挽留。但如果最後他還是決定要走,我也能微笑、釋懷以對。因為這就是緣分,總有深淺,我們不知道這個人到底跟你有多深的緣分,所以順其自然是最好的。

“故美其食”,吃到什麼都覺得是好的。就算吃到拉肚子的東西也很美好,吃壞一次肚子學一次乖,再說該排出體外的終於排掉了。

“任其服”,穿衣服只要不過緊、不影響氣血,能讓身心安適就好。

“樂其俗”,安適於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像是在台灣,網路上好多人都惡狠狠地謾罵人,而且罵人的姿態彷佛自己就是上帝、真理的化身。如果你瞭解這樣的風氣,發現很多人什麼壞事都沒做也被罵得很慘,那麼有一天就算別人誣賴你、罵你,你也比較容易釋懷,比較適應莫名地被罵,會覺得這是人生很正常的一部分,沒什麼好不平的。

“高下不相慕”,聽說誰大紅大紫、誰賺了很多錢,你也不會羨慕。因為知道最重要、最值得珍惜的是心的靜定,這個追求在世俗價值的高下之外,無法、也無需去跟別人比較。“其民故曰朴”,這樣老百姓就會很樸實,大家不會去盲目追求、堆砌所謂的世俗價值,也不會羨慕那些住在豪宅或是在聚光燈下呼風喚雨的人。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不去追逐令人眼花撩亂的“嗜欲”,人們就不會因為這些嗜好慾望而雙眼疲憊。例如手機這東西,電磁波(射頻電磁輻射)是2B級致癌物,不僅傷害雙眼,我更認為它是一個讓人變笨的存在,有一次我在備課時選擇關掉手機,發現工作效率提升了非常多。只可惜現代人的生活不太容易跟它絕緣,所以更要節制,要提醒自己:不要讓通訊軟體或是電玩這些外物控制你、勞役你。

“淫邪不能惑其心”,很多事要適可而止。生命是很珍貴的能量,我們都知道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要環保、要省電、省水、不要一直砍樹,可是你節省、珍惜過自己生命的能量嗎?不需要有念頭的時候,你讓自己的思慮停止了嗎?那像烈火一樣、會燒掉體內津液的憤怒情緒,你注意過不要讓它隨便燃燒嗎?“淫邪不能惑其心”,古人說君子“十日而一游於房”(《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房中要有節制、不要過度消耗。

“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有可能到一百歲,動作依然沒有衰老跡象嗎?

如果你知道自己有過度需索的傾向,可以想辦法把能量、把力氣用在其它地方,比方說運動、練穴道導引、煉拳等等。雖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但是慾望的滿足是有極限的,再會吃的人也不可能無限吃。色慾也一樣。現代心理學家說注意力轉移,為了自己心身的安適,你應該把注意力用在無害心身、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培養其他興趣,慢慢地,你曾經很執著的事物,會變得好像不那麼執著、甚至一點也不執著了。

“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這個“懼”,是手提旁的攫取的“攫”,你不會覺得有什麼東西是非得到不可的。“故合於道”,簡單來說,你一定要的不過就是:你的心、你的脊椎,還有你的真陽之氣,能邁向更理想的狀態。因為你這麼注意著這些事情,所以能夠“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即使活到一百歲,動作依然沒有衰老的跡象。

“以其德全不危也”,“德全”的意思是,身為一個萬物之靈,初生時所有美好德性你都還擁有、還沒有虧損。很多人讀《莊子.德充符》,覺得“全德”這兩個字好稀罕,但中醫也講“德全”。什麼叫德全?當儒家在德性當中特別區分出仁、義、禮、智、信的時候,表示出現了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才需要去強調這些德性條目。就像一個地方設立廉政署,表示出現了貪污的行為,所以才要強調清廉。

在出現儒學、在仁、義、禮、智、信特別被強調之前,德性是完整、是毋須提倡的,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擁有的所有美好潛質、能力。“以其德全不危也”,當這樣的德性充足完整,就不致有疾病的危害。

本文摘自《醫道同源: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蔡璧名(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專任副教授)

來源:早安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