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最想闢謠的7個喝水謠言 每一個都顛覆三觀
早起空腹一杯水、每天八杯水,是必須完成的健康任務。除此之外,每天的蜂蜜檸檬水不能少,排毒又養顏。人體是偏酸性的,所以喝鹼性水會更加健康。
關於水
你要滿足這麼多的要求
但這些做法都是正確的嗎
01
弱鹼性的水
不過是一場騙局
在化學上,酸鹼性通常以pH值來表示:大於7為鹼性,小於7則為酸性。
人體的正常pH值通常在7.35~7.45間。
這奠定了“弱鹼水對身體有益”的騙局理論基礎。
首先,在醫學上並無酸性/鹼性體質這種稱呼,正常人的PH值不會低於7.35。順便說一句,生兒生女同樣與此無關,別再被誤導了。
2018年11月2日,美國“人體酸鹼體質理論”之父羅伯特·歐·楊被法庭判處賠償1.05億美元,併當庭承認:“酸鹼體質理論”只是個謊言。
左一為羅伯特·歐·楊/ youtube
在這之前,他曾經出版了《pH值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的科普書籍,賣出超百萬本,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一度風靡全球。
他獨創的鹼性療法(在靜脈注射藥物中添加鹼性小蘇打),號稱可以治癒癌症,卻最終導致患者病情惡化。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琦指出:人的體質不能簡單地分為酸性或鹼性,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
“食物有酸鹼性的區分,但無論食用酸性還是鹼性食物,人體內存在緩衝系統,可以自動調節,使之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所謂的酸性體質造成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癌症等說法,都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02
檸檬水、蜂蜜水
不抗癌也不通便
檸檬水美白功效微乎其微。
100克檸檬中只含有22毫克的維C,泡成水後,維C含量就更少了。
檸檬水抗癌同樣是謊言。
檸檬水呈鹼性,但改變人體酸鹼性的說法上面已經做過說明,所以抗癌不成立。
另外一款同樣被捧上天的著名飲料“蜂蜜水”也是被過度神化了。
蜂蜜的主要成分是糖,其中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佔65%~80%。喝多了不減重還會增肥。
英國知名營養學家RhiannonLambert在接受採訪時說到:“任何關於果汁能排毒的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我們天生就被要求用肝臟和腎臟來排毒而非果汁。”
03
礦泉水、富氧水
都是被包裝的概念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礦泉水和富氧水會更“有營養”。礦泉水含有其他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而富氧水更是宣稱採用尖端鎖氧技術,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遠遠大於我們日常所喝到的水。
喝水只是為了補充水分
科普中國《純凈水真的會溶解體內微量元素嗎?》的視頻中提到,以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鉬來算,我們每天需要喝160噸水才能達到每日所需。
換算成我們家庭日常飲用的19L桶裝水,大概需要喝8480桶才能夠滿足一天所需要的量。
而這,吃上一小把瓜子就可以代替。
至於富氧水這個概念,就直接是一個忽悠人的騙局了。
商家在水中注入氧氣,加壓之後封裝,使得水中氧氣含量變高。但一開封之後,氧氣就會釋放到空氣中,這時候的“富氧水”就已經變成了普通的水。
04
每天強行8杯水
完全沒有必要
“8杯規則”出自1945年,在美國食品與營養協會的FredrickJ· Stare,他指出:建議普通人每天補充6-8杯的水分,但這些水分可以來自任何食物或者飲品。
如今橫行的“每天要喝8杯水”論,則是市場營銷手段。
那麼杯水的確切定義到底是什麼?是礦泉水瓶還是小茶杯?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水攝入在1500-1700毫升之間為宜。
相反,過度飲水還可能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危害生命。
05
早起喝一杯水
真的不排毒
你一定看過或聽到過這樣的言論。
“人體經過一晚上的睡眠休息之後,晨起第一杯水很重要。人體睡眠時各個部位在排毒,到了早上喝溫開水後,排毒物質以水為載體被排出了體外,這樣促進了腎功能的循壞,是養生的關鍵。”
其實,起床要不要喝一杯水,完全取決於你醒來的時候渴不渴,況且身體也沒有那麼多毒素可以排。
所謂的淡鹽水論就更不靠譜。中國居民平均攝入鹽分本就普遍超標,再往水裡強行添加,無異於雪上加霜。況且,過量地攝入鹽分,還有可能會導致高血壓、腎病或者骨質疏鬆等疾病。
06
“千滾水”、“蒸鍋水”致癌
都是假的
所謂“千滾水”,是指反覆煮沸過的水,同理還有反覆蒸煮饅頭後剩下的“蒸鍋水”。
所以有人認為,經過了反覆蒸煮的水裡,含有大量亞硝酸鹽,會有致癌的風險。這種類似的說法通過社交媒體的擴散,影響了一大批中老年人。
在央視《是真的嗎》節目里,曾經專門對它進行試驗測定。
結果顯示:自來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為0.007mg/升,燒1次後為0.021mg/升,20次為0.038 mg/升,變化並不明顯。
實驗中亞硝酸鹽含量走勢圖/《是真的嗎》節目截圖
《人民日報》的報道中,也請專家做了關於千滾水的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水加熱次數多,亞硝酸鹽含量會增高,但增幅很小,即使是煮沸20次後的白開水,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遠低於國家標準,是安全的。
07
暴晒之後的瓶裝水沒有毒
一到夏天,微博的許多大V就開始轉發夏季的小貼士,其中往往總是包含一條“不要在車內放置塑料瓶裝飲用水”的忠告,稱暴晒後,瓶子的化學成分可能被釋放出來。
對此,北京公眾健康飲用水研究所所長解釋說:“目前市面上瓶裝水多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質,這種材料結構穩定,發生化學變化也要在100℃以上,一般來說車內達不到這樣高的溫度。”
記者將曝晒後的水送到專業機構檢測,結果是符合飲用標準的/央視《真相報告》節目截圖
因此,曝晒過後的瓶裝水依然是安全的,不會致癌。
不過,由於瓶裝水可能成為凸透鏡聚光,引發火災,為了安全,還是不要放在烈日下。
看到這裡,你大概明白了這些關於水的謠言有多麼離奇不可信。
別擔心隔夜水喝了就得癌,也別妄想一杯水就能拯救健康!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