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常識早知道:了解胃腸道腫瘤

2019年06月28日 3:57 簡體 正體   評論»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道細胞終生無休努力工作著,著我們吃進去的各種食物,粘膜不斷地更新換代,更替的過程中會有機會出現“變異”,如之前所說,也就是醫學上的“異型增生”,甚至癌變。在我國,癌症“殺手榜”前五位中,胃就佔了三個:食道癌、,其中結的發病率還有著逐年上升的明顯趨勢,我國每年新發生結直腸癌約25萬例,死亡超過14萬例。

同時我們也發現,病變的早晚與五年內的存活率有極大的關係,就是說如果腫瘤發現的晚,能繼續活超過五年的機會也就只有12%,反之,如果早期就能發現,存活超過五年的可能性可以大於90%。對於胃癌,如果患者能在癌變僅限於胃壁的粘膜層時檢出,5年的生存率可達95%;但讓人遺憾的是胃癌的早期診斷率還不到10%,5年生存率僅為20%,而日本已達到70%左右。這不得不讓我們開始關注和思考,對於胃腸道腫瘤,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癌症的病因是多因素,多步驟,多階段發展的過程,癌變涉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關基因與轉移相關基因等的改變,而進行改變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那麼什麼樣的在條件下容易長胃腸道腫瘤呢?跟以下這些因素有關:

1、幽門螺桿菌感染

不是每個有幽門螺桿菌的人都會得,但是部分的胃病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這是因為不同的幽門螺桿菌危險程度也不一樣,幽門螺桿菌導致胃黏膜這個保護屏障變得脆弱,使胃酸不僅消化了食物,還順帶著破壞了胃壁的正常細胞,要是細菌會產細胞毒素或者空泡毒素,傷害更甚。致病性幽門螺桿菌不但會降低胃粘膜的保護力,刺激破壞胃細胞,還會釋放毒素,造成全身傷害。

2、高脂肪、高動物蛋白、低纖維素、高鹽及腌制食品等飲食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吃肉類食物的比重越來越大,這與胃腸道腫瘤發病率的升高直接相關。那些以肉食為主,尤其喜歡熏、烤、腌制、熱燙的人,患腫瘤的幾率更大,在這些食品中,亞硝酸鹽、真菌毒素、多環芳烴化合物等致癌物或前致癌物的含量高,若同時再合併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者還會促進亞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及亞硝胺而致癌,加上它導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加速粘膜上皮細胞過度增殖,導致畸變致癌。移民流行病學調查資料中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移民夏威夷的日本人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就比日本國內高出2.5倍。

3、癌前病變及慢性炎症等疾病因素

首先,我們有胃息肉的、或者存在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的人,逐漸胃黏膜出現了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有一定幾率會轉變為癌,輕度異型增生十年癌變率為2.5%-11%,中度異型增生十年癌變率為4%-35%,重度的則為10%-83%。;而結直腸癌,則是由腸道腺瘤性息肉演變形成的,而且腺瘤的直徑越大則癌變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一旦發現腺瘤要立即摘除;還有就是要堤防長期的、遷延不愈的慢性潰瘍性結腸炎(UC),因為UC會癌變,且病史越長,可能性越大。

4、家族史等遺傳因素

消化道腫瘤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如果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中有人患有胃腸道腫瘤,那麼患癌可能性會大大提高

5、生存環境及不良生活習慣

說到不良的生活習慣,大家第一反應離不開“吸菸”和“喝酒”,這兩項也的確要不得。首先,菸草中含尼古丁,這個可以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胃液胃潰瘍形成,而且延緩癒合,導致惡變;再說飲酒,乙醇可致使胃部遭受各項刺激,引起胃部炎慢性嚴重,進而使胃粘膜重度增生,導致胃癌發生。還有就是人們的生存環境,長期暴露於硫酸塵霧、千石棉除草劑及金屬行業的工人,癌症風險明顯比較大,長期接觸放射線,放射性物質的特殊人員也是一樣。

來源:天津健康教育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