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的秘密:腸道喜歡什麼樣的食物?

2020年01月29日 10:06 簡體 正體   評論»

人體中住著很多的細菌,「照顧」好這些細菌對於維持腸道微平衡意義重大。那麼怎麼「伺候」好這些腸道細菌呢?它們的構成是怎麼樣的?鍾愛什麼樣的呢?看看營養師李園園怎麼說。

你了解自己的腸道菌群嗎

人體腸道內既存在著以乳酸桿菌為主的有益菌,也存在著以大腸桿菌和梭狀芽孢桿菌為主體的有害菌。健康人體內有益菌多於有害菌,用哲學來說就是有益菌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對於推動腸道健康起決定性的作用。

兩類菌共存於大腸中(小腸中很少),它們的食性偏好卻迥然不同。其中,益生菌是「素食主義者」,喜歡分解腸道中不被人體吸收的膳食、寡聚糖等,分解產物伴隨沒有味道的氣體;而有害菌喜食腸道中未被吸收完全的澱粉、蛋白質等,分解產物大多有臭味。因此,當腸道中的「素食」(膳食纖維、寡聚糖)等較充足時,有利於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反之則會縱容有害菌的生長。

維持腸道的微生態平衡意義何在

健康人腸道內的有益菌佔優勢,有害菌處於劣勢的地位。但是如果飲食結構不盡合理,膳食不平衡,就會造成腸道微生態平衡的失調,帶來很多的疾病。例如膳食中攝入過多的肉類及其製品,尤其是晚上攝入,糞便中的蛋白質就會在有害菌的作用下分解,產生種種毒素,這些毒素有的存在於大腸中,有的會進入血液中在人的體內循環,引起、皮膚粗糙、等不適癥狀和疾病,更可怕的是增加罹患癌症的概率。

如果膳食中的脂肪類物質攝入過多,為了消化脂肪,人體的消化腺會分泌更多的膽汁酸。膽汁酸在有害菌的作用下會變成致癌物質。這些致癌物在腸道內長期存留,刺激大腸壁,容易誘發

另外,腸道菌群的平衡有利於預防等現代常見的疾病,促進大便的成形與排除。預防便秘有利於預防等疾病。

腸道益生菌鍾愛什麼樣的膳食

粗糧類。穀物類的外皮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現在穀類與麵食越來越精細,造成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人體每天要攝入25~30克的膳食纖維,有利於維持腸道健康。

薯類和豆類。紅薯是薯類的典型代表之一,含有比較豐富的可溶性與不溶性的膳食纖維;豆類如四季豆、紅豆、大豆等,含有的膳食纖維比薯類還多,尤其是黃豆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含有促進益生菌繁殖的寡聚糖。

根菜類、水果類。根莖類如芹菜、牛蒡、胡蘿蔔、菠菜,水果類如蘋果、橘子等含有較為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樹膠等膳食纖維,同時還含有其他很多有益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合物。

藻類。藻類中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等褐色藻類的膳食纖維也被稱為褐藻酸。海藻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較多,尤其羊棲菜的膳食纖維約是牛蒡等根菜類的至少5倍。

值得一提的是這幾大類食物並不是「獨來獨往」地攝入,而是提倡全面攝入,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人體腸道菌群還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腸道的細菌環境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有所變化。在用母乳餵養的嬰幼兒腸內,97%~99%的細菌都是乳酸桿菌,而斷奶後會減至10%~20%。老年人腸道中的有害菌往往比有益菌開始佔優勢,所以年邁而又有習慣性便秘的老人要多食用酸奶,多吃膳食纖維或者寡聚糖豐富的食物。

日常適當多攝入膳食纖維、寡聚糖豐富的食物以及酸奶等食品,可增加腸道益生菌的「菌力」,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促進身體健康。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來源:醫食參考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