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六成成人為高血壓及前期 超50%心血管病死亡與高血壓有關

2020年10月29日 7:55 簡體 正體   評論»

根據《中國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成人患病率為23.2%,正常高值(高血壓前期)達41.3%。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一半以上與高血壓有關。

1、高血壓及正常高值診斷標準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叫血壓。

在未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上肢血壓,診室測量,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考慮為高血壓

如果居家測量,家庭血壓的平均值≥135/85 mmHg時可以考慮為高血壓,或血壓尚未控制。

血壓水平和分級

目前,9成以上,為不明原因的原發性高血壓。其余為因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

2、高血壓的易患對象

有以下危險因素之一者,建議每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改變不良,預防高血壓及正常高值的發生。

①吃鹽過多。

現在我國平均鹽攝入量是10.5g,而根據最新建議,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鹽不高於5g。對於平時重口味、吃很多加工食品、喜歡零食等人群,都存在鹽攝入量超標問題。改正不正確的飲食習慣才能降低鹽攝取量。

②超重或肥胖。

粗略衡量標準即:女性腰圍>85cm、男性腰圍>90cm;或BMI≥24的人。

超重或肥胖的人,需要減重,以降低患病風險。

③長期過量飲酒。

根據我國膳食指南要求,男性每日酒精攝取量<25g、女性<15g。

④缺乏運動。

久坐式生活方式,會增加癌症、慢性疾病等發病風險,要適度鍛煉,保證每天30分鐘左右的體力活動。

長期精神壓力大

精神壓力和疾病息息相關,要注重心理調節,以傾訴、追劇、看書、出遊等方式緩解壓力。

⑥男性≥55歲及更年期後的女性。

隨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退化,體內代謝變化,增加患慢性病發生風險。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勤體檢、勤測血壓、血脂和血糖,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

3、高血壓的治療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壓藥是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生活方式是治療的基礎:①合理膳食。

限制食鹽,正常成人每日不超過5g,高血壓患者每日不超過3g。這是花費成本最小的措施。限鹽措施包括:避免高鹽食品,如鹹菜、腌肉等;利用蔬菜本身風味調味,如洋蔥、青椒、番茄等;採用富鉀低鈉鹽替代普通鹽。

同時限制總熱量、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取,增加蔬菜、水果、雜豆、牛奶的攝取。

②控制體重。

通過飲食管理和運動達到負能量平衡,每周減重0.5-1kg為宜。

戒煙戒酒。

有計劃、有決心、堅持行動,以其他方式如下棋、打太極等方式緩解戒煙酒的不適感,獲得家人的鼓勵和陪伴。必要時獲取醫療機構的幫助。

④適量運動。

有氧運動是高血壓患者最基本的健身方式,常見運動形式有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秧歌舞、廣播體操、有氧健身操、登山、登樓梯。

建議每周至少進行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最好堅持每天都運動。

⑤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忌諱情緒緊張和高壓心理,容易誘發腦卒中和心梗等疾病。要多陪伴、鼓勵高血壓患者,多給患者寬心,避免情緒大的波動,保持心理平衡。

⑥關注睡眠。

睡眠差者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發現:大多數無晝夜節律,夜間血壓未低於白天,夜間血壓高使全身得不到充分休息,靶器官易受損。高血壓患者後,次日血壓必定升高。良好的睡眠有助於降壓。

4、普通人早診斷、早治療

多數高血壓患者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壓高,是體檢或偶爾測血壓時才發現血壓升高,故高血壓被稱為「無聲殺手」。

血壓測量是檢出高血壓的簡便易行的手段

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測量血壓1次。

35歲以上人群,遵循首診血壓測量制度

5、高血壓患者居家監測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進行家庭血壓測量,以了解自己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水平,以發現「隱蔽性高血壓」。

測量儀器選擇:

推薦使用經國際標準化(如AAMI、BHS、ESH)認證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脈搏波血壓計、柯氏音血壓計。

不推薦腕式或手指式血壓計。

測量血壓方法:

至少安靜休息5分鐘,患者取坐位,裸露上臂,綁好袖帶,袖帶應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每次測量3遍,每遍間隔1分鐘。測壓時患者保持安靜,不講話。如實記錄血壓值。

測量頻率和時間:

初診或血壓未達標及血壓不穩定的患者,每日早晚各測1次,每次測量3遍;連續測量7天,取後6天血壓的平均值作為治療決策的參考。

如血壓達標且穩定的患者則每周自測1天,早晚各1次。

現在高血壓發病率很高,很多人莫名中招,和平時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相關。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監測血壓,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V2ray機場-安全可靠經濟 高速無限流量翻牆服務(10.25日gfw大屠殺,很多ip被牆,它依然堅挺)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優葆精準營養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