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藥師「以筋治筋」的方子!一味葯 治周身筋骨疼 請你品味
作者: 文君然
(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鑒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本草》、《中華葯海》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在文章里,常常寫一些中醫業內人士,自己用來保健養生的小辦法。
有人責怪我,你這麼寫下去,就沒有秘密可言了!
我卻說,為什麼一定要讓這些好辦法,變成少數人知道的「秘密」?讓更多老百姓知道一些,了解一些,難道不好嗎?
接下來,我就再給你說一個。
有一年,快過春節了,我隨單位領導去幾個退休老藥師家裡走訪、拜會。
其中有一個老藥師,是一個寶貝疙瘩,都80多歲了,身體依然硬朗。他姓盧,我們都叫他盧老師。
盧老師招待我們,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氣氛愉快。
正說話的時候,我發現,老人家從身邊拿起一個精緻的小盒子,打開來,裡面是個小袋。老藥師把小袋打開,倒出一點來,放入水杯,然後倒熱水,接著就喝下去。
我在一邊看得仔細。待老人家用完,我小聲說:「盧老師,您用的是什麼」?
盧老師一愣,可能是沒想到我會這麼問。轉而,他又笑著說:「我都80多歲了,身體筋骨不是這裡疼,就是那裡疼。我用的是絲瓜絡,用文火炒一下,然後研成末,配點紅糖,一次用3克」。
這時候,旁邊一個人搭話了:「這就是以筋養筋唄」?
盧老師一聽,說:「對對,就是拿這個筋葯,來養筋。人老了,沒辦法,總得給自己想點轍啊」!
很快,我們的拜訪結束了。但是盧老師用絲瓜絡來養筋的辦法,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裡。
我意識到,這又是一個好辦法!
我給你說說這個絲瓜絡吧。
這個葯,我以前寫過多次,它其實就是葫蘆科植物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夏秋季果實成熟的時候,等內部乾枯了,採摘下來,搓去外皮和果肉,取出來洗凈,出去種子,然後晒乾。
這東西可以生用,也可以文火炒一下再用。
請注意,這玩意兒是果實里的維管束,也就相當於筋啊!中醫的思維就是這樣,取類比象。自然界很多動植物都有筋。絲瓜有筋,人身上也有筋。所以,就可以以筋養筋。絲瓜絡這東西,中藥理論認為味甘、性涼,入肺、肝、胃三經,可以通經活絡。現代藥理學認為有鎮痛抗炎作用。所以它常常被用來治療筋骨疼痛,起祛風、活血、通絡之效。
古代的《藥性切用》,認為「熱痹宜之」。《山東中藥》認為它主「關節腫痛」。老早年的《四川中藥志》認為它主「胸痹、坐骨神經痛、中風後半身不遂」。
總之,肢體上的病,以疼痛、關節滯澀、屈伸不利、氣血不通、風濕外襲為患的,用絲瓜絡是對的。
但是呢,絲瓜絡本身藥力不大,比較平緩。所以在臨床應用的時候,常常配伍其他藥材。如果是想日常自我養生,絲瓜絡文火炒一下,研細末,配紅糖攪拌均勻來沖服,是可以的,效用比較廣泛。
絲瓜絡這個葯,自古認為無毒。現代中醫臨床也很少觀察到不良影響。只是極少數人,偶爾出現輕微腹痛、腹瀉癥狀。這和患者脾胃虛寒有關係。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絲瓜絡在研末沖服的時候,一般都主張用火焙一下,或者燒存性,至少得用文火炒,炒到深黃色,這樣去除一下寒性。若佐溫性的紅糖,更好。
另外,關於絲瓜絡,我所掌握的資料里,還有如下用法。我一併說出來,供您參考——
胸脅疼痛,用炒絲瓜絡、赤芍、白芍、延胡索各9克,配青皮6克,水煎服。這是《安徽中草藥》里記載的。
防治冠心病、心絞痛,用絲瓜絡15克,橘絡3克,丹參10克,薤白12克,水煎服。這是上世紀70年代末《四川中藥志》記載的。
治風濕關節痛,絲瓜絡15克,忍冬藤24克,威靈仙12克,雞血藤15克,水煎服。這是《山東中草藥手冊》記載的。
手臂疼痛,用絲瓜絡3寸,秦艽6克,羌活3克,紅花4.5克,水煎服。這是當時中醫研究院出版的《常見病驗方選編》記載的。
V2ray機場-安全可靠經濟 高速無限流量翻牆服務(10.25日gfw大屠殺,很多ip被牆,它依然堅挺)
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微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