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不是病 臭起來要人「命」!平時注意這3點 告別腳臭的尷尬
前段時間,九叔看到一個新聞:小偷脫鞋進屋行竊,熏醒房主被當場抓獲!
看到這則消息,我笑著笑著就哭了,因為九叔大學時有個喜歡踢足球的室友,每次室友運動完回宿舍後,那銷魂的「酸辣」滋味,絕對是行走的生化武器,讓人懷疑人生!這種味道忍了四年!
被新聞勾起回憶的九叔,決定悄悄科普一下,建議捂好鼻子往下看。
一、人類的腳,為何能臭得「驚天動地」
其實,腳臭的周圍來源是異戊酸,一種具有酸敗味的液體化合物,唯腳臭的人獨有,濃度過高使得臭味劇烈。但你肯定不能想像,異戊酸在被高度稀釋後,其實會產生一種特有的果香味。
而導致腳臭的五種細菌,則是棒狀桿菌、微球菌、丙酸桿菌、B-變形菌綱和短桿菌,它們非常喜歡在人的腳部安營紮寨。
腳上的氣味或濃或淡,這跟腳部發達的汗腺有很大的關係。
此外,身體其他部位的汗液能夠迅速的揮發掉,而腳部的汗液卻不容易揮發,只會停留在腳部或者是沾染到襪子和鞋上,而構成這類汗液的成分是脂肪酸以及蛋白質等物質,腳部表面的細菌恰恰就喜歡吃這些玩意兒。
臭味正是由這些細菌在分解這些物質時產生,如果腳上的細菌數量很多,那麼隨之產生的酶就越多,分解的物質成分增多,臭味自然就更加的厲害。而腳部如果經常潮濕,或者是穿著透氣性不好的鞋子,就會增加細菌的數量,從而導致腳臭更加厲害。
汗多、鞋襪不透氣,如果再加上腳部的角質層過多的話,那就給細菌的繁殖提供了絕佳的條件。此外,一些有腳部疾病的人比如患有腳氣,那麼腳臭的概率就會更大。
二、中國哪裡的人腳最臭?
雖然腳臭跟個人的衛生習慣有很大關係,但外部環境的影響才是最常見的。天氣炎熱、氣候越潮濕的地方,腳臭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會相對較少。
陳君葆是香港的一位學者,在1944年自己的日記里這樣寫道:腳臭,上海人稱之為「香港腳」,香港人稱之為「星家坡(新加坡)腳」,星洲人(新加坡人)卻稱之為「曼尼剌(馬來首都)腳」。
北方人覺得香港人腳臭,香港人覺得新加坡人腳臭,新加坡人則覺得馬來西亞人腳更臭,所以不難看出,維度越低,越往南走,人們的共識就是腳臭也逐漸增多。
2013年,有學者調查了四個不同地方駐軍海軍官兵的足癬發病率,其中三亞的發病率當之無愧在最高位,是北京、大連和寧波三個地方的1.5倍。
相比之下,在天氣相對寒冷乾燥的高緯度地區,足癬的發病率較低,腳臭自然也就更低了。2011年日本的調查發現,足癬發病率是6.4%,而韓國的足癬發病率只有5.2%,兩國的足癬發病率還不到我國的四分之一。
所以腳臭這種情況,跟人們所生活的外部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日本人在室內那麼喜歡脫鞋,要是腳臭者眾多,想必也不會養成這種習慣。
三、注意:腳臭≠腳氣,3個癥狀需注意
需要指出的是,腳氣可以引髮腳臭,但是有腳臭的患者卻不一定是腳氣。腳臭就是腳部表面細菌生態失衡,細菌過多的分泌而分解產生了大量的蛋白酶而出現臭味。腳臭雖然不好聞,但腳臭不是病。
而腳氣就是足癬,它是皮膚癬菌引起的真菌感染,是一種病。腳氣不但會有臭味,更重要的是會起泡脫皮伴瘙癢,嚴重患者腳趾之間都是糜爛的,尤其是到了冬天的時候,腳部皮膚還會幹燥和皸裂,導致出血和疼痛等情況。
腳氣是需要進行治療的,除了塗抹藥物,嚴重者還要進行口服藥物治療,關鍵是殺滅真菌,只有真菌徹底被消滅後,腳氣才會好。
四、說到底,如何解決腳臭問題?
而腳臭,平常只要從穿鞋以及洗腳上加以注意,那麼就能有效緩解癥狀。
首先在穿鞋上,要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以及襪子,這樣能夠有效改善腳部的濕度,盡量保持腳部乾燥,環境乾燥了,那麼細菌的滋生就不會那麼多了。
其次要勤洗腳了,每天洗腳這不用強調,這可以沖走腳上的細菌,降低細菌的生存率。如果是腳氣問題,想要效果好一點的話,洗腳的時候不妨加一點「佐料」,比如足光散等,目的只有一個,儘可能多的去除細菌真菌。
洗腳之後很多人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擦乾而是晾乾,這是不對的。洗腳後應該用乾燥的毛巾將腳部的水擦乾,保持腳部的絕對乾燥,才能有效避免細菌的滋生。
說一說,你身邊有這樣的「生化武器」嗎?
V2free機場25%引薦返利:全平台免費SS/V2ray節點+經濟套餐高速翻牆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39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