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腳部出現3種情況,不能拖,或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這種疾病可分為缺血型、神經型以及神經缺血型幾種,在5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當中,該病的發病率可達8.1%。
這種疾病是極其嚴重的,患者截肢的死亡率可達22%。
患該病前,患者會有多種前兆信號癥狀。那麼該病的前兆信號是什麼呢?下面來了解一下吧。
1、間歇性跛行
患該病者,會有間歇性的跛行癥狀。這種癥狀是該病患者下肢部位早期的表現,主要是因為下肢缺血,致使肌肉血供不足所致。
患者在行走一段路程之後,下肢會有乏力、勞累以及麻木感。嚴重的患者,小腿腓腸肌會有疼痛感,停止行走或者是休息片刻之後,癥狀會有所緩解。若是老年人有這種癥狀,那麼也要警惕動脈阻塞的可能。
2、足部畸形
患該病者,肢端會營養不良、肌肉會萎縮,曲肌跟伸肌的牽引張力平衡會失去正常,導致骨頭下限,趾間部位的關節彎曲,形成弓形足、雞爪趾等足部畸形。
另外,當骨關節跟周圍的軟組織過勞受損,患者持續行走的時候,會使得骨關節跟韌帶損傷,引發多發性的骨折跟韌帶破裂。
3、皮膚癥狀
患該病者,下肢會因為缺血,發生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導致皮膚乾燥,彈力變差,皮溫降低,色素沉著,下肢末端動脈的搏動變弱或消失。血管狹窄的地方,還可聞及雜音。
此外,當患者病情嚴重的時候,患者還會出現壞疽癥狀。壞疽包括三種類型,其中濕性的只是肢體表面局部的組織皮膚會糜爛,形成較淺的潰瘍,之後潰瘍會深入肌層,致使肌腱斷裂,骨質被破壞,組織大量壞死,形成膿腔,排出許多分泌物。
乾性的壞疽是累及的肢體末端的感覺變遲緩或消失,局部的皮膚變為暗褐色,發生缺血性的壞死,下肢處的肌腱會變黑、乾枯,不過無分泌物跟水腫癥狀。
而混合型的不僅肢端有缺血乾性的壞死,而且還有濕性的壞疽,微循環障礙跟小動脈阻塞會同時存在。
上述就是糖尿病足患者可能會出現的前兆信號,發現這些信號的時候,建議患者及時就醫。那麼該病究竟如何來治療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1、藥物
通過生物製劑或者是生長因子類的藥物,可以治療該病所致的潰瘍,致使90%的神經性潰瘍癒合。
不過等到潰瘍癒合後,患者需加強足部的保護,選擇適合自己的鞋襪,並且通過矯正的鞋子或者是足部矯形器等特殊改變壓力的方法,改善足部的壓力。
2、手術
對於血管阻塞不嚴重或無手術指征的患者,可通過內科保守的方法來治療,如靜脈滴注擴張血管跟改善血循環的藥物。
若是患者存在嚴重的周圍血管病變,那麼應該儘快地進行血管重建手術,如血管置換、成形或者是旁路術。
有壞疽的患者,若是休息時有疼痛跟廣泛的病變,並且無法通過手術來改善,那麼就需考慮截肢。
從上可知,糖尿病足的前兆信號有足部畸形、皮膚癥狀、間歇性的跛行等。發現這些信號時,患者應進行藥物或手術等方面的治療。
經過全面的治療後,患者平時應適當地進行運動鍛煉,改善足部癥狀,並且提高運動的耐受性,改善運動功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不過只有足部皮膚完整的患者才能進行下肢康復鍛煉。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