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臭是腳氣嗎?怎麼去除腳臭?實用的知識來了
腳臭和腳氣是兩回事。
天氣一熱,很多人的腳特別愛出汗,當他們把鞋脫了,一股混合著酸乳酪+臭雞蛋的酸爽味道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聞到味道的人,屏住呼吸,眉頭緊鎖,牙關緊閉,還要保持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微笑。
這是腳臭。
癢起來讓人抓狂;
可能會引發灰指甲、手癬、體癬等;
會傳染給別人;
容易複發。
這是腳氣。
腳臭和腳氣,一字之差,截然不同,下面說說這倆的區別。
01
腳臭≠腳氣
腳出汗之後更容易臭,相信這個認知大家已經有共識了。不過,腳臭味並不是汗臭味。腳臭的罪魁禍首是細菌。
汗液里除含水分、鹽分外,還含有乳酸及尿素。
只是乳酸和尿素本身也沒什麼味,但人的皮膚表面還有很多的細菌,這腳上汗一多,皮膚上的細菌就開始不老實了。
出汗後,腳上的某些細菌分解了汗液中的一些物質,進而代謝出一些具有特殊氣味的物質。接下去會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了。
科學家發現,對腳部氣味影響最大的是寄生在我們皮膚上的葡萄球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異戊酸的化學物質,異戊酸會令腳部發出乾酪氣味以及變質的醋酸氣味。
所以跟腳臭味道最像的,很可能是乳酪,尤其是林堡乾酪。
02
什麼情況下更容易腳臭?
照上面這麼說,其實每個人腳上都容易出汗,細菌也不少,那為什麼有的人臭腳殺傷力巨大,有的人腳卻不臭呢?
在這些情況下,就要當心了:1、當活動量增多,運動強度大時,汗液會分泌增多,容易腳臭。圖片來源網路
2、天氣悶熱、精神緊張時,容易腳臭。
3、鞋子襪子不透氣導致腳周空氣不流通,容易腳臭。
4、腳部皮膚受到損傷後,可能會誘發更多的細菌入侵導致感染,更容易引髮腳臭。
5、肥胖者,更易出汗,且腳趾間間隙更小,易誘髮腳臭。
03
如何預防腳臭?
腳臭雖然不算什麼疾病,但是因為這股氣味,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自信,嚴重者甚至會影響社交。
除腳臭並不難,注意三點是關鍵。因為去除腳臭的本質是要抑菌,所以正確除臭方式:清潔+乾燥+抑菌。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這些,就可以良好地預防腳臭:1、做好清潔,保持良好的足部衛生
比如回家後就趕緊洗腳換鞋,洗腳後要徹底擦乾,尤其是腳趾之間的位置。
適當的洗腳,可以沖走腳上的細菌,而且保持雙腳的乾淨衛生,還可以降低細菌生存。洗腳後注意擦乾,潮濕的環境就是臭味細菌的天然培養皿,越乾燥,細菌生存越艱難。
日常最好多雙鞋交替著穿,一雙鞋不要穿超過兩天;每天換襪子。
2、保持腳底乾燥
夏天盡量穿涼鞋或者透氣性好的鞋子。腳汗多的人,穿涼鞋時最好不穿襪子,讓汗液揮發得更快。
如有需要,也建議選擇全棉吸汗又透氣的襪子。襪子一天一換,鞋子輪換著穿,經常晾曬通風。
如果腳底汗多或者鞋子有點潮,可以撒點爽身粉,吸走多餘的濕氣。圖片來源網路
3、抑菌
使用含有抗菌成分的洗液、沐浴液,可以抑制細菌的繁殖。
如果不僅腳臭,還瘙癢、脫皮、長水泡,那很可能是腳氣。可以買一些外用抗真菌藥膏塗抹,如酮康唑、益康唑軟膏,但是最好去皮膚科找醫生,及時看醫生,腳氣好得快。
至於腳氣,它在本質上是一種真菌感染。
這種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群當中普遍存在,很容易在人與人之間發生相互感染。
從外觀上看,一般把腳氣分成4種類型
溫馨提示:下文自帶畫面感。
1、趾間型腳氣
主要表現為足趾間有瘙癢、紅斑或脫皮、浸漬的現象。腳趾之間出現裂隙時,還會有疼痛感。
2、角化過度型腳氣
這類腳氣發生的時候,可以發現腳底相應部位的皮膚顯得很厚,有時還會有裂口。
3、水皰型腳氣
表現為長出一些小水皰,常出現在腳掌側邊。水皰破裂之後,還可能有清亮液體流出。
4、潰瘍型腳氣
這類腳氣比較少見,同時也相對嚴重,表現為腳趾之間出現糜爛或者潰瘍。
04
腳氣和腳臭有什麼關係?
有的人以為腳臭就是腳氣,其實,它倆除了有一個字相同外,完全不是一回事。腳臭主要是因為出汗導致的,細菌則是「幫凶」,細菌越多,腳臭越明顯。
相較於腳臭,腳氣通常會奇癢無比,還容易引發甲癬,也就是俗稱的灰指甲,並且腳氣具有傳染性,難以根治還容易複發。
顯然,腳臭的人不一定有腳氣,有腳氣的人也不一定腳臭!
如果你發現自己沒得腳氣,允許你先偷著樂一會兒,不過,還是得注意預防。畢竟腳氣還是很容易傳染的。
預防腳氣,主要是從消滅傳染源和阻斷腳氣傳播途徑這兩個方面來入手。
1.消滅傳染源
如果你自己有灰指甲,就應該把它徹底治好。如果你的家人有腳氣或者灰指甲,也應該進行治療。
另外,要是家裡養了小動物,記得給它們定期體檢,並進行消毒殺菌處理。
2.阻斷腳氣的傳播途徑
家庭成員之間盡量避免共用毛巾、鞋襪等。在健身房、水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區域時,最好自備拖鞋等裝備。
還要注意一點:盡量不要去足療店或者是修腳店等容易傳染真菌的場所。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高質量生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