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人就有1名糖友?比起高糖,糖尿病更愛你日常所吃的這種味道
據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成年人糖尿病數量佔據世界第一,已經高達1.14億。
換句話而言,差不多每10個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的發生,除了遺傳因素之外,生活不良習慣才是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很多人印象中,糖尿病是因為吃了太多高糖食物。
但事實上,除了高糖,還有另外一種味道,也是糖尿病發生的「禍首之一」,但不少人卻選擇忽略,那就是——
長期吃太多鹽!
吃鹽太多,為何會導致糖尿病?
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料,它可以令食物更加美味,也可以刺激食慾。
同時鹽中的氯化鈉也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物質,它可以維持身體正常的代謝及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同時還參與胃酸的形成。
但有研究分析,在其他生活方式相似的情況下,吃鹽較多的人,糖尿病風險也會足足增加2倍。
為何會引發糖尿病呢?主要有兩點:一方面,過多的鹽分會增加體內的「飢餓素」,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讓人體「抵抗」胰島素,直接削弱胰島素的降糖能力,同時還會增加食慾,吃得多,自然肥胖也就上來。
另一方面,過多的鹽分會提高血壓,破壞血管的損害,從而增加得糖尿病的風險。
除了糖尿病,吃鹽過多還會造成哪些健康問題?
第一、降低抵抗力,增加腎臟負擔
長期飲食過咸,高濃度的鹽可抑制呼吸道細胞活性,從而使呼吸道的抵抗力減弱,過多的鹽分還可減少唾液的分泌,使口腔內溶解酶含量減少,從而使呼吸道更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誘發感冒等疾病。
除此之外,鹽攝入過多,還可增加腎臟負擔,促進尿蛋白的排泄,引起腎結石、身體水腫等問題,使腎臟功能受損。
第二、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攝入過多,可增加尿鈣的排出量,腎臟每次排出6克鹽,相應的,身體就會損失60毫克的鈣。
因此,鹽攝入越多,鈣的流失也越快,越容易患上骨質疏鬆。
第三、誘發心血管疾病、胃癌
長期高鹽飲食,鈉的攝入過多,可造成水鈉滯留,從而導致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長期如此,可引起動脈硬化、心力衰竭等問題。
此外,高濃度的鹽還可刺激胃黏膜,使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控制鹽的攝入?
鹽攝入過多對健康的危害性特別大,那麼,生活中應如何控制鹽的攝入量呢?
1、用一些天然食材替代鹽
除了鹽,還有一些其他的食材也可以用於烹調食用,一樣可以起到調味的作用,比如生薑、檸檬、八角、辣椒、大蒜、蔥、花椒等等。
此外,醋也是不錯的選擇,在烹飪食用時加入一些醋,可以讓食物更加鮮香,如此一來,可以大大減少鹽的使用量。
2、學會合理的烹調方法
生活中一些烹調小技巧也有助於減少鹽的使用量,比如烹飪食物時,可在食物快出鍋時加鹽,燉湯時要適量少放鹽。
同時還要注意減少糖的使用量,因為糖可掩蓋鹹味,使人們不知不覺攝入更多的鹽。
3、少吃高鹽食品
許多食物雖然吃起來沒有太多的鹹味,但加工過程中卻添加了不少的鹽分,比如麵條、餅乾、麵包等等。
建議大家購買食品時,可以先看看配料表中鈉的含量,如果鈉含量過高,應盡量少吃此類食物,以免影響到健康。
當然,預防糖尿病,也並不僅僅只是少吃鹽就能做到的。
除了控制鹽分外,每周至少5天,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以及游泳等。同時,在飲食上還需要注意葷素搭配,少吃高脂、高糖食品。
另外,保持正常充足睡眠,作息規律也是很重要的喲!
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漫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