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吃宵夜和餓肚子睡覺,哪個更不健康?現在知道還不晚.
熬夜刷劇打遊戲,已經成為大部分年輕人的常態。可我們的身體畢竟不是戰鬥機,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總會有扛不住的時候。
先來回答一下:能!
雖說熬夜會影響身體的自然生物鐘和消化系統,導致消化和吸收能力下降。可如果熬夜時,你感覺自己快「斷電了」,需要補充能量繼續工作或學習,那麼,吃點宵夜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吃宵夜的時間和攝入量,而且不建議長期如此,否則身體將可能受到N重傷害。
我們進食任何食物,都要通過腸胃來進行消化。正常情況下,胃黏膜會在夜間進行修復,而長期吃宵夜則會加重腸胃負擔,胃黏膜不僅得不到修復,還會繼續受到刺激。久而久之,易造成胃脹氣、胃黏膜糜爛和胃潰瘍等後果,嚴重還可能導致胰腺炎。
大多數人宵夜會選擇海鮮、燒烤、炒粉等高鹽高油的食物。但人體夜間代謝速度減緩,加上部分朋友吃完宵夜喜歡直接睡覺,脂肪更易在肝臟內部聚積,誘發脂肪肝。
此外,這些食物大多嘌呤含量高,特別是愛喝酒的朋友,不僅可能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還易因尿酸升高而導致痛風。
長期吃高脂高鹽食物同樣會使體內血脂、血膽固醇增高,刺激肝臟產生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壞蛋白」,增加冠心病、陽痿等疾病風險。
若我們吃宵夜時沒剎住車,不小心吃太撐的話,腸、肝、膽及胰等器官會再次啟動繼續工作,此時的大腦也會興奮起來,進而導致失眠。
胃部是妥妥的工作狂,一天24小時不停歇,當我們進食時,它會分泌胃酸來消化食物。但食物被排空後,它依舊會分泌胃酸,若餓著肚子(空腹)超過10個小時,胃部易被胃酸「反噬」,引起胃病。
不僅如此,我們的大腦需要靠血糖來維持正常的運轉,一旦血糖短缺,大腦神經元的中樞神經功能就會紊亂,進而對認知功能和睡眠造成影響。
而長時間餓肚子,體外沒有血糖來源,體內的肝糖原貯備又有限,我們的身體就會處於內憂外患的狀況,可能引起低血糖現象,輕則出現焦慮、心悸、出汗等癥狀,重則會導致昏迷。
對於許多身不由己的「加班狗、備考學牲」來說,晚上吃宵夜要注意以下幾點:
晚飯不要晚於18點~20點,這樣就可把吃宵夜的時間提前(一般與晚飯相隔2小時以上),讓胃部有足夠多的時間將食物進行消化,而吃完宵夜後最好休息1~2小時再睡覺,避免胃食管反流的風險。
宵夜食物盡量不吃高脂肪、高油,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不僅不好消化,還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可選擇湯、雲吞、麵條、水餃和粥等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減輕胃的負擔。
為了有良好的睡眠質量,也可選擇富含色氨酸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小米粥、牛奶、雞蛋、麥片等。因為色氨酸產生褪黑素促進睡眠,而維生素有助於緩解焦慮,可讓身體儘快進入睡眠的狀態。
不論是晚餐還是宵夜都需細嚼慢咽,控制食量,一般吃到七分飽就好,這樣有助於腸胃快速消化。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 養生小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