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鹽 岩鹽 低鈉鹽沒有比較健康? 關鍵在『鈉』含量
現代醫療資訊普及,民眾大都知道吃太油、吃太甜不利於三高慢性疾病。那麼,吃太咸呢?有人或許明白,患高血壓的人不要吃太咸,至於吃太咸對身體其它生理的影響並沒有深刻的認知。國民健康署指出,鈉鹽攝取過多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能減少鈉鹽的攝取,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都能降低血壓。除了對血壓、心血管的影響,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鈉攝取過多,增加三高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除了讓食物更美味,鹽真的有百害而無一利嗎?目前深受大眾喜愛的海鹽、玫瑰鹽跟一般的鹽有何不同?還有,味精真的十惡不赦嗎?今天,我們將一併探討。
鈉是人體必需元素,鹽並非萬惡不赦
相信很多人都打過點滴,最普遍的點滴液就是生理食鹽水(大部分的點滴里都含生理食鹽水)。看到沒?生理『食鹽』水,也就是點滴裡面含『氯化鈉』,就是鹽。為什麼不直接打『水』就好,而要打『食鹽水』?
這主要牽涉到兩方面,一方面是『滲透壓』的問題(這個部分有機會再談);
另一方面是,食鹽中的鈉離子不但是調控血壓的必需營養素,也是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的必需營養素,假如鈉離子過低,除了神經、肌肉的運作受到影響,也會造成體內的電解質不平衡,可能出現的癥狀包含抽搐、疲勞、沒力氣、噁心、神智不清,嚴重甚至會引發昏迷,這就是所謂的『低血鈉症』。因此需要適量的鹽確保生理機能正常運作。
但是,體內的鹽分會從尿液、汗水中流失,對無法進食的病患,更需要從靜脈輸液里補充。
依據各國的飲食標準,健康的成人每日攝入鹽分(氯化鈉)的量應該少於6公克(鈉含量佔40%,即是2公克的鈉),國際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人平均鈉鹽攝取量則是每天不宜超過5公克。
因此,鹽,對生理機能否正常運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但是鹽分太多,也不是好事,過猶不及都不好。
吃太多鹽讓血壓、血糖飆高,讓人想吃更多
太多的鹽,是讓血糖飆高的「幫凶」。很多研究顯示,吃太咸,體內鈉離子過多,不僅是高血壓、中風、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的殺手,還可能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
研究證實,鈉離子可增強澱粉酶活性,促進澱粉消化,甚至加速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進而引起血糖濃度增高,加重糖尿病的癥狀。
有臨床研究顯示,每天只要多攝取2.5公克的鹽分,造成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就增加43%。
因此,要想穩定血糖,除了限糖、限油之外,也必須『限鹽』。
而當體內有太多的鹽分時,體內的自律神經就開始運作,促使大腦釋放荷爾蒙,告訴身體多要喝水,以便稀釋濃度過高的鈉離子:於是,過多水分滯留體內,就會增加組織、細胞周圍的水含量,此舉就成了水腫。
水分過多造成血液體積變大,當血量增大,代表心臟的工作量也增加,也會對血管造成更大的壓力,這是高鹽分引起高血壓的原因。
鹽分吃得太多,也會對腎臟造成傷還。體內多餘的鈉都是由腎臟排出體外,當攝取過量的鹽分,便是增加腎臟的負擔,容易引發腎臟疾病。
在醫學上談到的『限鹽』,大部分指的是『限鈉』,針對因為疾病問題不能吃太多鈉的病患,要小心鹽攝取量。
鹽就是鹽,骨子裡就是鹽
近年來,海鹽、岩鹽、玫瑰鹽等非常風行,許多人以為其鈉含量較低,比較健康。事實是,就像所有的食鹽一樣,它就是至少含有98%『氯化鈉』(有40%的鈉)的鹽。所有的鹽礦,也都是由海鹽而來,差別只在於結晶的大小和形狀,而玫瑰鹽(或稱喜馬拉雅鹽)也因為含有微量的鉀、釩、鐵等元素,所以呈現出粉紅色。
鹽就是鹽,無論是在營養、健康上,食鹽、岩鹽、海鹽、玫瑰鹽,全都一樣,就是氯化鈉。
低鈉鹽,少了鈉、卻多了鉀
低鈉鹽,比較健康?也沒有。
號稱低鈉鹽,鹹味相同,但只比一般食鹽少了30%~50%的鈉含量,少掉的鈉卻由鉀(氯化鉀)取代。
前面提過,鈉會吸水,使血壓升高,而鉀則會透過尿液將鈉排出,使血壓降低。
但鉀若過量,可能引起肌肉麻痹、胸痛、心律不整或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高血鉀症嚴重時,會造成心臟停止。事實上,氯化鉀是執行注射『安樂死』的其中一個成分。鉀過量比鈉過量還危險。
味精,調味劑功能,天然食物中也有
許多人到餐館吃飯,非常擔心商家在食物中添加味精,就怕味精吃多了,會有口渴、頭痛、心悸等癥狀出現,甚至有人傳言吃味精會中毒或致癌。有些餐館甚至貼出本店不添加味精(NO MSG)的公告。
食葯署指出,味精的主要成分是麩胺酸鈉(monosodium glutamate,MSG),亦稱谷氨酸鈉或麩酸鈉,具有獨特的鮮味,是屬於調味劑功能的食品添加物。
我們日常吃的食物,例如,乳酪、肉類、玉米、豆類也都含有麩胺酸鈉。
味精的麩胺酸鈉的『鈉』,和鹽巴的鈉是一樣的,而當我們使用味精時,都是和鹽一起使用,等於同時吃進鹽的鈉和味精的鈉,極有可能造成攝取過量的鈉,許多人吃了含味精的食物會覺得口乾舌燥,其實是因為『鈉』攝取過多的緣故。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於1995年公布食用正常量的味精對人體無害,而且無任何證據顯示食用味精和任何慢性疾病有關。
自己是不是吃太咸?水腫、口乾舌燥是徵兆!
很多天然食物原本就有含鈉,即使沒有偏食的習慣,每天吃的蔬菜、水果,都可以吃到足夠的量。更何況,現代生活中許多隱藏鈉含量高的食品,例如,麵條、吐司、薯條、腌制肉類等,從天然食物中會再到額外添加的鹽,一整天下來,幾乎絕大多數人都超標,也無從計算了。
所以,要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吃太咸了?靠自己感受。
最直覺的癥狀『「口渴」,但怎麼喝都有口乾舌燥的感覺,直到鈉達成平衡。
喝水太多,會造成水腫,尤其晚上吃太咸,導致隔天起床發現臉水腫了。
穿了很久的舊鞋子突然變緊了。
排尿的次數變多了。
容易出現頭痛問題。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果珍有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