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網的「抗炎飲食」 真的這麼神奇?

2024年11月11日 13:24 簡體 正體   評論»

最近幾年,「抗炎飲食」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許多博主都在介紹各種「抗炎食物」推薦各種「抗炎飲食清單」,藍莓、樹莓、黑莓、橄欖油、、沙丁魚、……都是清單中的「常客」。

不少人都說「抗炎飲食」能增強人體、降低感染風險,甚至可以減少患癌概率。

「抗炎飲食」抗的是什麼「炎」?真的存在「抗炎飲食」嗎?「抗炎飲食」真的能提高免疫力、

「抗炎飲食」抗的「炎」是什麼?

說到「炎症」,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生病,所以自然而然就會覺得「抗炎飲食」是好的。那麼,抗炎飲食中的「炎」到底是什麼?跟我們平時說的「炎症」「發炎」是一樣的嗎?

其實,抗炎飲食中的「炎」與我們常說的病毒或細菌引起的「炎症」「傷口發炎」並不相同。

平時傷口發炎、炎症是一種急性炎症反應(Acute Inflammation),一般發生在身體被細菌感染或者受到外力損傷時,是機體自身對外界刺激的一種防禦反應,能夠清除侵入的病毒、細菌,幫助身體修復。

急性炎症通常反應比較迅猛,當時可能會很難受,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比如不小心擦傷後,我們會感受到傷口周圍紅、腫、熱、痛,這就是身體正在發炎的外在表現,但很快就好了。

而抗炎飲食中的「炎」是(Chronic inflammation),它是我們身體在壓力或應激狀態下產生的低水平炎症反應。這種炎症特點是,產生的影響非常小,潤物細無聲,平時一般很難被人察覺到,但持續的時間會比較久,可在幾個月或幾年內逐漸發展,並對我們的身體造成緩慢而微小的影響。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認為,慢性炎症反應也會慢慢地給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很多研究發現慢性炎症與很多相關,所以就有了「抗炎飲食」的說法。

真的有「抗炎飲食」嗎?

目前確實有不少研究認為很多慢性病都與身體的慢性炎症有關,而「抗炎飲食」被認為可以對抗這種炎癥狀態,降低疾病風險。

那麼,是不是真的存在「抗炎飲食」,究竟什麼才是「抗炎飲食」呢?

其實,到底哪些是抗炎食物、什麼是「抗炎飲食」,目前科學界還沒有形成統一意見。也就是說,目前還沒人能說得清到底哪些是抗炎食物,什麼是「抗炎飲食」。網上那些「抗炎飲食」清單都只是一些研究提出的結果,但並未形成科學界共識。

膳食炎症指數(DII)最早是由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的,是基於文獻的膳食分析,用來評估飲食的炎症反應。現在有很多科學家根據文獻研究選取不同的營養維度建立不同的數據模型,來評估不同食物的膳食炎症指數。

膳食炎症指數第一個版本是2009年首次提出,後來又相繼進行了多次迭代更新。

2014年有研究對飲食的抗炎作用與促炎作用進行量化評分,「促炎飲食」多為甜食、高脂食物、油炸食物、精製碳水食物、加工肉類等,而「抗炎飲食」多為新鮮果蔬、雜糧雜豆、堅果、水產品、香辛料等。

2021年一項綜述研究從3581項研究中篩選出88種具有抗炎效果的食物,並將「抗炎食物」分為6類,包括:①蔬菜類,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羽衣甘藍、捲心菜、西蘭花等;

②水果,尤其是漿果類如蔓越莓、草莓、藍莓、葡萄等;

③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穀物、豆類;

④富含多酚、黃酮的食物,如綠茶、大豆等;

⑤香辛料,如薑黃、生薑、肉桂、肉蔻、鼠尾草及大蒜等;

⑥富含ω-3型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亞麻籽油、海藻油、葡萄籽油、菜籽油、堅果、杏仁等。

美國農業部還開發了一個兒童版的膳食炎症指數。關於膳食炎症指數的建立,目前依然還在研究中。

總體來說,所謂的抗炎食物清單、抗炎飲食大多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健康食物。不過,「抗炎飲食」還處於一個理論研究階段,並沒有在科學界形成共識,目前大家也並不能準確說清楚到底哪種食物能抗炎、哪些是抗炎飲食。

抗炎飲食真的能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嗎?

目前關於抗炎飲食與健康關係的研究很多。

很多研究發現炎症反應會增加多種慢性病的風險,如代謝綜合征、哮喘和肺功能、肺癌、食道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子宮內膜癌、心血管疾病、抑鬱症、端粒長度、骨礦物質密度、肥胖和總體死亡率等等,所以不少人就說吃抗炎飲食能增強免疫力,降低炎症感染風險,減少患癌概率。

抗炎飲食真的有這麼多神奇的健康作用嗎?

其實,這些說法誇大了對抗炎飲食的想像,大家還是不要盲目相信了。

首先,目前關於膳食炎症與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都是觀察性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的結果只是相關性,無法證實因果關係;雖然不少研究發現有一些相關性,但大多數的證據也非常有限,很多研究的設計還有不少的局限性。

其次,目前抗炎食物、膳食炎症指數依然處在研究階段,用一個暫時「未知」的東西,判定它對健康的影響,其有效性本身就要大打折扣,也很難指導我們日常的飲食,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到底什麼是抗炎飲食。

而且,我們身體的免疫力跟全身的免疫系統有關,包括皮膚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血液系統等等,它反映的是人體的一個總體健康狀況,並不是靠某一種食物就可以提高的,它需要的是總體的營養均衡。

需要注意的是,飲食與健康的關係是複雜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個體差異、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影響人健康的因素太多,跟飲食、生活狀態、是否熬夜、是否運動、是否抽煙喝酒……都有關。

總的來說,說抗炎飲食有各種健康奇效還為時過早,大家還是不要盲目相信和跟風。

對於我們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建議平時還是參考膳食指南安排自己的飲食,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攝入多種富含營養的食物,盡量做到營養均衡,就可以很好地保障自己的健康。如果有健康問題,比如生病發炎了,就及時去醫院看病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來源:科普中國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