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吃飯反而器官泡糖水救不回!跟著醫師這樣吃真正穩血糖

2025年01月30日 20:27 簡體 正體   評論»

一直以來穩坐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全台約有200多萬國民糖尿病友,且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數高達萬人,因此,養成正確的控制觀念值得每個人關注。談到,在飲食方面,尤其是糖類的管控尤為重要;但採取極端的方法,完全不吃糖類,不僅無法有效管控血糖,反而還可能進一步引起腦傷而致命!

怕血糖高不吃飯,反因血糖過高傷腦過世

台中慈濟醫院先前曾收治意識不清送急診的70多歲婦人,入院時發現血糖值飆到800mg/dl以上,並且出現間歇性抽筋、癲癇的癥狀;雖然已使用藥物控制,但腦神經已經受損,即使用藥後血糖值已恢復正常,也已經呈現類的狀態,後來不幸離世。

據悉,老婦平時並無規律量測血糖,且以為吃得少,血糖就不會升高;未料在一個月前行動變遲緩、倦怠,起初家人以為是腳傷不以為意,後來開始出現意識不清、抽筋的癥狀才送醫。

對此,台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郭啟中表示,研判此案例屬於典型的「急性代謝性腦病變」,因血糖過高傷及腦部神經,而造成癲癇、昏迷;事實上,血糖過高影響不只身體循環、代謝,也會傷及腦神經,呼籲平時一定要控制好血糖。

糖類攝取不足將大幅影響生理機能,影響、腦部功能

根據衛福部資料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不吃飯,就能夠控制、降低血糖,事實上恰好相反,不吃飯不僅無法控制血糖,甚至還會增加健康危害風險。原因是當糖類不夠時,身體會以作為能量來源,而蛋白質又是負責促進身體發育、修補組織的材料;此外,脂質的氧化也需要糖類的幫助,若缺乏糖類,脂質無法氧化完全,導致體內殘留過多同體,造成酮酸中毒。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洪建德醫師曾受訪表示,雖然白米飯一般被歸為精緻澱粉,但就他看來,白飯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且價格便宜、在地生產易取得。糖尿病患者若為了減糖而不吃飯,反而矯枉過正;此外,由於是生物能量來源,且大腦只吸收葡萄糖,所以不吃糖類也不行,會對大腦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洪建德醫師提醒,許多人喜歡用稀飯、沖泡燕麥、五穀粉等看似健康的食物代替吃飯,結果血糖永遠降不下來;其實,若平時對這一類好消化的糖分攝取太多,反而會讓血糖上升。應該選擇未經加工、變性製造,或者磨粉再制的純五穀雜糧為糖類攝取來源,如此一來,在消化過程中才會緩慢釋放葡萄糖,讓血糖不會一下就飆高。

此外,洪建德醫師建議,進食的時候按照「蛋白質→蔬菜→米飯」的順序,吃進魚、肉類等蛋白質食物後,會在體內消化成氨基酸,並於約15分鐘後進入血液,讓身體有時間準備分泌胰島素,接著吃米飯時,血糖會比較穩定。此套方法在美國和日本都有研究證實,也被日本醫界大力推廣。

來源:早安健康

歡迎您發表評論: